书籍 另眼看共和的封面

另眼看共和

[德]赫尔曼·凯泽林

出版时间

2015-04-30

ISBN

9787533465421

评分

★★★★★

标签

旅行

书籍介绍

《一个哲学家的旅行日记》成书于1919年,首版后即引起轰动。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埃及、锡兰、印度等,下卷包括中国、日本、美国等。在这本书中,凯泽林以较浓的笔墨叙述了自己在中国的旅行经历及对中国哲学的认识。《一个德国哲学家的中国日志》即摘取了该书下卷第四章《远东行》之中国篇。适值辛亥革命刚刚结束,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大致路径为香港-广州-澳门-青岛-山东其他城市-济南-北京-汉口-长江-上海,即由南至北,再由北至南,最后由上海离开中国,前往日本。

凯泽林初到中国,即感受到了弥漫中国的革命气息。作为出身贵族家庭的保守派人士,他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和共和制度的怀疑,以及对席卷世界的民主革命之风忧心忡忡。

纵观凯泽林的整个中国之行,也是他对中国哲学世界由浅入深、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他的日记,不难看出他对中国儒学的极度推崇,认为中国人的道德水准通常是很高的,值得西方人学习。另一方面,他也对中国过分讲求实际的民族性格以及“庸人之气”提出了批评,值得中国人反思。

目录
第一章:香港
第二章:广州
第三章:澳门
第四章:青岛
第五章:穿过山东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中国脏,文字难懂,悖论,工艺美术文化一流,勤劳,宁静,冷漠。思考限于表面,礼和敬畏。我们要自然一部分。中国人认识的充分。秩序限制了自由。中国人的道德修养最高,虽然没有信仰。统治人类的是品格。中国人不懂爱,
挺有意思的一本小书,哲学散文。 一个德国哲学家在辛亥革命后来到中国,对革命抱以极大失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孔孟之道无以复加的赞美。
很有意思,或许可以与英国贵族看待法国大革命后的法国相对照
可能要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了,但是读过一遍还是没有完全理解凯泽林的思想。大体上是他对儒学和中国人高度的文化涵养十分钦佩,但也看到了中国缺乏个人意思和创新能力的方面。
#读完此书2018# 第四十三本,跳跃着读完此书,#读完此书2018# 第四十三本,跳跃着读完此书,如果要在书中找出大时代变迁之际中国的风土人情,恐怕会使人大失所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跃然纸上,有时甚至达到了迷信的地步,这样的观点无疑很对时下某些人的胃口。
不知道是翻译还是什么原因,书对我太晦涩了也不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