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的封面

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

苏精

出版时间

2018-05-31

ISBN

9787533476557

评分

★★★★★
书籍介绍

同文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展开自强运动而设立的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官为宗旨,包含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与广东同文馆三馆。本书以这三馆为研究对象,内容分为两部分,上编讨论三馆成立的背景、成立的经过与演变、馆务行政与管理、教学与课程、教习与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它们在外交、教育与西学等方面的成效;下编则以三馆的中外教习、学生中曾任驻外使节及洋务专家者为对象,分别探讨他们的生平志业与成就。

苏精,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退休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及人文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著有《铸以代刻:传教士与中文印刷变局》《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近代藏书三十家》等。

目录
上编 同文馆研究
一、同文馆成立的背景
二、京师同文馆
三、上海广方言馆
四、广东同文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史料上无可挑剔,也基本到了一个极限,唯独就是这一段历史似乎没什么特别大的趣味。清代同文馆能培养出来的人才终究有限。但是,从这一个小小的同文馆也能看出来,清政府的麻烦真是一言难尽,怎么搞都有人不满意。清政府即便不亡于革命党人之手,也一定亡于自己人之手。
“一位图书馆员的业余之作”,这是作者的自谦,但能看得出对中外史料的搜罗之全,裁剪之妙。同文馆的大部分档案在庚子兵燹中散失殆尽,仅凭一些题名录便能钩沉梳理出这样多的内容,真是难得。下编的人物小传非一时之作,前后文风亦限于体例(不少是报刊副刊体)略有不同,一些议论不甚高明,同情心未免太泛滥。上编论京师同文馆部分当与季压西之研究专著合观,晓畅程度则过之。“教育中国”“知识空间”,丛书的总序写的很有气魄,援引福柯的概念也得体。
“同文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展开自强运动而设立的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官为宗旨,包含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与广东同文馆三馆。本书以这三馆为研究对象,内容分为两部分,上编讨论三馆成立的背景、成立的经过与演变、馆务行政与管理、教学与课程、教习与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它们在外交、教育与西学等方面的成效;下编则以三馆的中外教习、学生中曾任驻外使节及洋务专家者为对象,分别探讨他们的生平志业与成就。”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几个representatives,上承俄罗斯文馆,下启新式学堂,在接续传统更新认知中蹒跚地走向未来
写得非常好。上编是同文馆从建立到归并京师大学堂四十年的历史和沿革,史料多,描述清楚,没有废话,写得最好。下编是人物,主要是后来担任驻外使节的同文馆毕业生小传。因为涉及人物多,并非人人都精彩,所以读起来不及上编。中国近代的外语教育、外文学科是否能说肇始于同文馆?同文馆是否可算北大的前身?看完这书,会有更坚实的讨论基础。同时也对苏精其他著作有了兴趣。
好书一本,作者过于自谦~
整本书更侧重教育视角。同文馆的尴尬在于保守派认为其先进,维新派认为其不够先进;同文馆的发展受制于总理衙门;同文馆与同文馆师生概念不能划等。正如作者提到的,其吸收西学大于传播西学,对于期待看其如何输出的读者来说不免会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