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的封面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易中天

出版时间

2016-03-01

ISBN

9787533940348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易中天中华史 第十卷:三国纪》:汉室倾颓,战乱连绵;群雄逐鹿,天下三分。这段由于《三国演义》的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的历史,本性究竟如何?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史,会有三个汉民族政权的“第三者插足”?曹操、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身上,分别体现出怎样的风采和精神?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只有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 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五部共三十六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先秦),第二部《第一帝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宋元》,第四部《明清》,第五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十五卷。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1-15卷)。
目录
第一章 袁绍揭幕
大开杀戒
揭幕人
引狼入室
从门阀到军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袁绍才不闹了”——这一句足以,不是逗,而是亲近,从第一卷追到现在,十多卷了吧,“或许吧或许吧”这类言语叙述,易中天先生不是评价,没想下一个绝对的定义或者盖棺定论,只是叙述,是站在很多人的肩膀上叙述,但是他太会讲故事了。《三国纪》,法家vs儒家,士族vs寒族,陈寅恪先生的《魏晋南北朝讲》可作拓展。
比较欣赏易说三国的一点是,始终尊重历史,以正史为本,不演绎,不发挥,所有趣味都是基于正史之上的,力求还原历史本身,即使正史其实并没有那么有趣,这就很不容易了
基本上就是说三国的缩水版,基本的分析框架没有变。乍看是很有道理,比如士族与寒族,本地集团与外来集团。但其实细想也经不起推敲,这大概就是试图用单一框架分析复杂问题总是会有这种问题。
15书86。老易一本正经三国纪,没有老不正经品三国有意思。三国在历史上的位次,远不及文学上的位次。老百姓喜欢的历史,是可读好玩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有么?谁知?
刘备,曹操,孙权。前半段写的是曹操与袁绍的路线斗争,后半段写的是曹魏,蜀汉,孙吴的权力争斗。刘备有世家大族背景,曹操有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优势,而孙权啥也没有却是最后一个灭亡的。本书讲的不是文学形象也不是民间形象,而是历史形象。
适合已经对三国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阅读,并不是细讲三国的历史事件,而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还是很有可读性的,用白话,甚至有些字都标了拼音,来解读三国历史,不是按时间叙述的,但是阅读到最后越觉得其实什么都没有读的感觉。整体印象不深刻吧。
士族的覆灭需要时间,不能强抑也不能妥协,而对待士族的态度也影响了三国最终的结局,背后的主宰还是时代大势。再强的人也强不过时势,鞠躬尽瘁被记住的也只能是民间传说。
听三国演义评书,关羽降曹过五关斩六将讲了很长一段,确实get不到人物魅力。看了电视剧,反而想更多了解一点曹操。
作为一本通俗史,很喜欢娓娓道来的感觉,又不显得矫情啰嗦,关键是能看到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但是又很恰当的提醒了读者,这只是我一家之言,大家各自斟酌,就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