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忏悔录的封面

忏悔录

[俄] 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时间

2015-06-01

ISBN

9787533941840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托尔斯泰心灵自传,2015全译插图本。 《忏悔录》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灵自白,也是通俗易懂,写给普通人读的“认识生命”之书。它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之后,你了解托尔斯泰思想的第四本书,深度解答“生命是怎么回事,怎样活得更好。”本书忠实还原托尔斯泰手稿,全文无删节。 德·米尔斯基《俄国文学史》:“托尔斯泰的《忏悔录》高于他的其他所有作品,这是一部世界性杰作,如我已冒险声称的那样,它与《约伯书》、《传道书》和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处于同一级别。这是俄国文学中最伟大的雄辩杰作。唯独俄语有此幸运,能用日常生活口语营造出《圣经》般庄严的效果。”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凌乱的书桌上写上重重一笔。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托尔斯泰思想出现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寻找生命意义,并记录下这段精神活动的过程,取名《忏悔录》。 托尔斯泰《忏悔录》深刻探讨生命意义,与人生、命运、信仰有关。 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具有永恒价值?这些有关人生命运的深刻问题,都将在阅读本书中得到启发。 [俄] 列夫·托尔斯泰 лев толстого 1828年9月9日出生于俄国图拉省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一个贵族家庭。童年不幸丧父丧母。 16岁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但排斥大学教育,喜欢自由求知。在大学期间,阅读大量民间故事、诗歌、小说,迷恋俄语之美。 23岁加入高加索军队,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次年发表处女作《童年》,轰动当时俄国文坛。 27岁退伍进入彼得堡文学界,受到作家们的欢迎。此后八年,托尔斯泰隐居自家庄园,致力于文学创作和解放农奴,两次出国。 35岁创作《战争与和平》。 45岁创作《安娜·卡列尼娜》。 51岁世界观剧变,写下人生自传,取名《忏悔录》。 61岁创作《复活》。 1910年11月20日,病逝于小车站,时年82岁。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第二章 哗众取宠的作家圈
第三章 我过得不太好
第四章 野兽、巨龙、老鼠和蜂蜜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生活没有巨龙、蟒蛇和老鼠,只是天空、深渊和一根吊带。
从《反基督者》的一个译者注里了解到尼采读过托尔斯泰的《我的宗教》,并受到一定影响,之前确实没有想过他们之间还有联系……不过,尽管此书被誉为“三大《忏悔录》之一”,不少地方的真诚确实很戳心,但托尔斯泰的论述总体而言很无力,甚至有循环论证的嫌疑。可能还是得读读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在理智与紊乱的交错中寻求意义,接连地否定信仰、生命、理性。只是,提出的问题仍旧是哲学中亘古不变的命题,寻求真理的路径并不一定妥当,最终得到的结论也并非是真理。仍不失为一本充满哲思的伟大忏悔录。
回过头来看《安娜》,列文简直就是托翁的夫子自道。他和亘古以来的千百万人一样思考过这三个问题:“活着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又是什么?”“如何超越生命的有限,或者说什么东西能够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然后对问题层层解构剥离,条分缕析地逐一加以论证和作答,通过援引猛兽与蜂蜜、所罗门(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叔本华(所有意志最终都会寂灭)、佛陀(人生就是不可避免的痛苦)的事例,在经历了多重否定和无数纠结、折磨、自杀的念头之后(“悟”的过程跟《悉达多》有些相似之处),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重点就在于“信仰”二字:生命本是虚无,因为信仰才有了意义,信仰为生存提供了可能,“我”即无限中的一部分。然后还有对上帝和教会的质疑……书里也明确地提出了“自我道德完善”,从此处也能看出日后托尔斯泰主义的滥觞。
【2018第23本】托尔斯泰的思想自白,纪录了他作为一个同情底层人民的贵族,决心让自己像底层人民一样生活的思想转变过程。他的终极问题在于:“生命是什么?”当他从哲学和宗教中得出“生命是彻底的虚无”后,打了一个奇妙的比喻,说一个人掉进枯井,头上是野兽,井里是巨龙,他不得不抓住一根井边的灌木枝,既不能爬上去,也不能掉下去,全靠死撑,然而有老鼠在啃灌木枝,即将咬断,这人发现边上的叶子上有蜂蜜。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个人,不同的是,面对生命的虚无,有四种策略:一是无知,根本看不见野兽、巨龙和老鼠,只看得见蜂蜜;二是享乐,看见了野兽、巨龙和老鼠,却仍然只醉心于蜂蜜;三是自毁,不再紧紧攥着灌木枝,干脆被野兽巨龙吃掉;四是苟延残喘,为野兽、巨龙和老鼠痛苦,又无法从蜂蜜中得到慰藉,也舍不得放开手。
“或无知,或享乐,或毁掉,或苟延残喘,人类就用这四种方法来摆脱生命束缚。”/ 略读完这本书,有种听君一些话如听一席话的感觉。对生命真正的忏悔还需自己参悟。
所有的宗教都以末世思想在威胁民众,托尔斯泰也未能幸免
书里找不到任何答案,平淡的叙述也找不到冲击感和史诗性。
高高高高高开低走的一本书啊 托尔斯泰诶 探索人生的意义诶!结果先用几万字论述了"人生没有意义"之后又开始宗教和神学的讨论 的确不是我期待的
不知道看的是不是一个版本,刘爽 译黑色的。 第五卷,明显有叔本华跟卢梭的影子。 第十二卷,有《被讨厌的勇气》关于登山、登顶、舞蹈、刹那的感觉。 同时在看到第二页的时候自己就写下了“可以不信教,但信仰却也很重要”的话。 在论生命里,加深了对“抵抗倾向性便是自由”这句话的理解。出自《被讨厌的勇气》。 目前看到,论生命第15小结。 的确生命或许本就无意义,或许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赋予。远离那些可见的不幸福,或许就是走向幸福。而如何在漫长的生命中安然的消磨时间,如何少痛苦的解决生命中大概率会出现的苦难,并安与生存直至肉体的终结。就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