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批评家之死的封面

批评家之死

[德] 马丁·瓦尔泽

出版时间

2018-01-01

ISBN

9787533951412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批评家之死》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一个充满争议和矛盾的世界。在这部作品中,文学不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而是成为了社会现象的映射,引发我们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推荐理由
《批评家之死》以独特的叙事视角,深入探讨了文学、社会、人性等复杂议题。小说不仅呈现了德国社会对反犹议题的高度敏感性,还通过汉斯·拉赫涉嫌谋杀案件,揭示了社会对名人的追捧和对个体情感的忽视。作者通过多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互动,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对权力、名利和自由的渴望。
适合哪些人读
对德国文学、社会问题、人性探讨感兴趣的读者
喜欢心理学、哲学、文学批评等领域的读者
希望深入了解德国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批评家之死》风波
第一部 涉 案
第二部 招 供
第三部 粉饰乾坤
用户评论
由于不了解德国文学 只得囫囵吞枣 不明觉厉却爱死字里行间的satire 特别喜欢这个调调
在书页内和作者进行沟通。“我的上帝和你的上帝互不认识。”、“假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的精神病医生,我会马上康复。”、“我在十二岁到二十岁之间把什么东西都读过了。后来有重达几吨的压力。”啊,是啊,亲爱的瓦尔泽。
第三部分精彩
可以看出作者是很有想象力而且很聪明的,但是感觉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却过于多而杂。
瓦尔泽显然将音乐元素融入到了创作之中。语言的重复性,以及像《惊马奔逃》那样莫比乌斯环的结构,都令人着迷不已。对死亡的戏谑在观点的交锋中激起尖锐哨音,将强权和沉默化解为噪响。一切都输给了语言的精确性:“她当时在练习第二首哀歌,但与其说是练习,不如说是演奏。”2018-034
信任的读书博主给了高分 而我却读不出来它的高明 来年重读
需要重读。 让一个罪该万死的人死去,这才是现实主义。
一个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故事内核被重写得如此深刻精彩
3.5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说这本是“影射小说”不会有争议,但又不止停留在这一步。如果那样的话,瓦尔泽也就不是大师了。我觉得马尼·马尼的遗书大有深意。本书的文笔漂亮、恶毒、放肆。翻译也很妙。但对我还是有厚厚一层隔膜,一是对德国文坛不了解,二是对像格拉斯瓦尔泽这种“不说人话”的风格感到头疼。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