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批评家之死的封面

批评家之死

[德] 马丁·瓦尔泽

出版时间

2018-01-01

ISBN

9787533951412

评分

★★★★★
书籍介绍
德国《焦点周刊》评价说:“马丁·瓦尔泽这部针砭文坛内幕的讽刺作品写得妙语连珠,逸闻趣事信手拈来……瓦尔泽从未写过如此优秀、如此泼辣的篇章。” 瓦尔泽的文字,机智而富有哲理,我深深佩服。——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托马斯·曼之后,最伟大的德语作家是谁?当然是马丁·瓦尔泽。他是当代的歌德。——李洱(著名作家) 马丁·瓦尔泽是除德国大主教之外,对德国人影响最大的人。他的《迸涌的流泉》和《恋爱中的男人》等作品就体现出他为什么是德国人心灵世界的精确的刻画大师。——邱华栋(著名作家) ◇著名作家莫言李洱邱华栋倾情推荐 ◇与君特·格拉斯齐名的德国文学大师,德国文学最高奖毕希纳奖得主 ◇引发德国文艺界大震荡的争议之作,以文学的力量审视德国当代文坛 ◇“让一个被视为罪该万死的人死去,这才是现实主义的人物形象!”——马丁·瓦尔泽 广受追捧的文学批评家安德烈·埃尔-柯尼希离奇死亡。因嫌疑重大而遭逮捕的作家汉斯·拉赫,不久前因其小说新作被埃尔-柯尼希大加贬损而向批评家当面发出了威胁。汉斯·拉赫的朋友,学者米夏埃尔·兰多尔夫坚信其无罪,就此展开单方面的调查,过程中先后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警察、作家、学者、出版家等等。他与他们逐一进行交锋和对话。随着调查深入,事件的样貌被不断修改和重塑,人心陷入言语的迷宫,悬念迭生,真相却依旧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 马丁·瓦尔泽,德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27年生于德国博登湖畔瓦塞堡,是当代德语文坛中与西格弗里德·伦茨、君特·格拉斯等齐名的文学大师。主要作品有《惊马奔逃》(1978)、《迸涌的流泉》(1998)、《批评家之死》(2002)、《恋爱中的男人》(2008)、《寻死的男人》(2016)等。他曾于1981年获毕希纳文学奖,1998年获德国书业和平奖,另外也曾获黑塞奖、席勒促进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其作品数度在德国引起强烈争议。
目录
《批评家之死》风波
第一部 涉 案
第二部 招 供
第三部 粉饰乾坤
用户评论
由于不了解德国文学 只得囫囵吞枣 不明觉厉却爱死字里行间的satire 特别喜欢这个调调
在书页内和作者进行沟通。“我的上帝和你的上帝互不认识。”、“假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的精神病医生,我会马上康复。”、“我在十二岁到二十岁之间把什么东西都读过了。后来有重达几吨的压力。”啊,是啊,亲爱的瓦尔泽。
第三部分精彩
可以看出作者是很有想象力而且很聪明的,但是感觉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却过于多而杂。
瓦尔泽显然将音乐元素融入到了创作之中。语言的重复性,以及像《惊马奔逃》那样莫比乌斯环的结构,都令人着迷不已。对死亡的戏谑在观点的交锋中激起尖锐哨音,将强权和沉默化解为噪响。一切都输给了语言的精确性:“她当时在练习第二首哀歌,但与其说是练习,不如说是演奏。”2018-034
信任的读书博主给了高分 而我却读不出来它的高明 来年重读
需要重读。 让一个罪该万死的人死去,这才是现实主义。
一个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故事内核被重写得如此深刻精彩
3.5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说这本是“影射小说”不会有争议,但又不止停留在这一步。如果那样的话,瓦尔泽也就不是大师了。我觉得马尼·马尼的遗书大有深意。本书的文笔漂亮、恶毒、放肆。翻译也很妙。但对我还是有厚厚一层隔膜,一是对德国文坛不了解,二是对像格拉斯瓦尔泽这种“不说人话”的风格感到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