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八部半的封面

八部半

黄昱宁

出版时间

2018-07-31

ISBN

978753395244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罗辑思维“得到”APP明星讲书人黄昱宁,用自己的小说解读当下都市生活

————————————————————

一部中国式的“黑镜”故事集:每个故事都起于一个诡诈的、疯狂的念头,都在捕捉人们在幻觉、执念和伤痛中编织的那张亮晶晶的生活和意义之网。

作者被誉为一个“年轻的阿特伍德”,一位“女麦克尤恩”。

著名评论家、作家李敬泽作序推荐;李敬泽、陈村、孙甘露、毛尖、徐则臣、小白、黄德海联名推荐。

————————————————————

《八部半》是著名翻译家、出版人黄昱宁的第一部个人小说集,收录了八篇虚构作品《呼叫转移》《三岔口》《水》《你或植物》《幸福触手可及》《水星很忙》《千里走单骑》《文学病人》和一篇非虚构作品《海外关系》。“八部半”这个书名,既代表了本书收录的作品数量,也暗合著名导演费里尼的同题名作。电影《八部半》把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现状和心理困境打碎,重组成影像奇观,而这也是小说集《八部半》追求的目标。本书所收录的八篇小说中,六篇是现实题材,两篇是带有科幻意味的现代寓言;而它们真正的主题,都指向人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并带有对人类未来的思索。最后一篇非虚构作品《海外关系》,以小说家的视角和叙述方式,追溯了作者亲历的一段亲人从海外归来的往事;同时,又根据历史材料虚构了亲人漂泊海外的坎坷经历,力求以家族故事来折射上海乃至中国近百年历史的大开大合。

————————————————————

以“媒介”为中心,揭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人际关系和欲望结构

本书所收录的八个虚构故事,大部分围绕某个“媒介”展开:《呼叫转移》中的短信和微信,《三岔口》中的微博专栏和微信,《水》中的楼板,《你或植物》中的诗,《幸福触手可及》中的微信群和朋友圈,《水星很忙》中的网络专栏和电子邮件,《千里走单骑》中的真人快递和全息虚拟墙,《文学病人》中的机器人和打分系统。这些“媒介”,有些是现代媒介,有些是前现代媒介(比如楼板),但它们都展现出媒介一致的本质:传递,同时隔绝;理解,同时误解。作者从“媒介”入手,深入挖掘现代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型人际关系和欲望结构,并在现实和科幻的交错中,以高度浓缩的戏剧性展现出来。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可以看作一部中国式的“黑镜”故事集。

立足都市,关注现实,刻画各阶层人物,剖析中产和准中产的困境

本书所收录的九个故事,其发生的主要舞台都是都市——无论是当下五光十色的超级都市,还是几十年前的旧日都市。不同于淳朴而带有诗意的乡村,都市热闹、繁华,都市也嘈杂、冷漠,而这样复杂的都市环境,正是现在的读者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本书的九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都市中生活的人们,无论身处哪个阶层,他们既相互窥视,也相互隔阂,既相互羡慕,也相互猜忌。《八部半》在刻画不同阶层的人物上皆有所突破,而其中格外关注的是中产和准中产阶层男女的生活和心理困境——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他们自身的虚弱和困扰,以及他们处境的复杂性等等。

不拘一格的写作技巧,强烈的戏剧性和画面感,变幻多姿的文本体验

本书作者是一位有着很好的世界文学素养的资深翻译家,因此本书中的每篇作品,也都在写作技巧上有着出色的表现。这些作品,有的采用多人物第一人称接力叙事的方式,有的融入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有的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中穿插超现实的想象场景,有的将虚构的叙述手法与非虚构的叙述内容无缝对接,有的则以科幻形式针砭现实问题……除了长期浸淫世界文学习得的写作技巧外,这些作品还反映出作者对戏剧冲突的热爱,并处处透露出她所受到的影像文化的影响。这些小说的节奏和意象,戏剧感和画面感,对于喜爱影视作品和戏剧性故事的读者来说精彩不容错过。

黄昱宁,横跨翻译、出版、创作三界的全能型新锐作家。翻译过F.S.菲茨杰拉德、亨利•詹姆斯、阿加莎•克里斯蒂、伊恩•麦克尤恩等多位外国作家的作品。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城堡》《阴性阅读,阳性写作》《变形记》《假作真时》等。

《八部半》是黄昱宁推出的第一部小说集,所收录的八个虚构故事各有其独特的动机与路径。若归拢到一起,可以发现作者关注的几个方向:当代都市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新型人际关系和欲望结构,欺骗和自我欺骗,角色与角色错位,城市中产者脆弱且内外交困的梦境,小说或故事在未来的命运……因为作者的虚构史开始于五六年前的散文《海外关系》,所以这次结集也将其折算成半篇小说,与八个虚构故事合在一起,构成“八部半”。

目录
序言:桑丘在“魔都”——黄昱宁《八部半》序(李敬泽)
第一部:呼叫转移
第二部:三岔口
第三部:水
第四部:你或植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呼叫转移》和《海外关系》两篇写得最好,推荐阅读。
拿了三十万就算了。以后不要写小说了,老老实实搞翻译吧。这点语言功夫,翻译够用,创作不够。一篇弃。
听podcast《忽左忽右》采访作者,似有穿越阶层和板结化社会的洞见,结果情节却是小布尔乔亚的自怜到了极致,《呼叫转移》把这么个灵魂装在县城青年的壳子里,非常奇怪。《水》挺出挑,但也就是《读者》90年代短篇的平均水准。可以看出明显在都市女性视角里,作者才能摆脱矫情。
商业尬吹脸皮不要
第一篇,还有两篇科幻的还可以,其他都很庸俗,有一种世纪初报纸专栏的过时口吻。能看出作者在虚构写作方面是新手,文学圈的朋友们出于人情或好意评价有点高了。但写得还是挺认真的。
没有那么惊艳。
大概就是关于城市中产的刻板印象的刻板印象,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城市中产确实很乏味得很安全吧。
上海小资生活的叙事风味果然不是我杯茶😂
一星是认真打的吗~噗,本来想打三星,但是看着那么多打一星的,还是给个四星吧
理想国脸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