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仁慈的关系的封面

仁慈的关系

[匈牙利]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出版时间

2020-01-01

ISBN

9787533957629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与他人建立和维系关系,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成长。而《仁慈的关系》这本书,正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关系的种种面貌,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作者简介
拉斯洛是匈牙利著名编剧和小说家,代表作有《撒旦的探戈》、《战争与战争》、《反抗的忧郁》等。1985年发表处女作《撒旦探戈》获好评,1987年移居柏林,1993年以《反抗的忧郁》获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90年代末,与汉学家妻子结婚后,出版了多部作品。2004年获得科苏特奖,2015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
推荐理由
《仁慈的关系》这本书通过多个章节,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文化、友谊和个人成长在其中的作用。书中不仅展现了作者与匈牙利作家拉斯洛的深厚友谊和文学交流,还通过不同人物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秩序的矛盾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勇气与智慧。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启发思考、启迪心灵的作品。
适合哪些人读
对文学、哲学、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的人
寻求个人成长、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读者
以及对生活充满好奇、渴望从不同角度理解人性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拉斯洛的长句真的让人欲罢不能,不过最爱的还是撒旦探戈,这本也许是短篇的缘故,明显差了一点。
1.实在是太喜欢「荷曼,猎场看守」这个故事了。结束句「直到全副武装的人们意识到他那已经被打成筛子的身体只是被雨点般下落的子弹架在空气中」力道简直令人震惊。 2.正如余泽民的序言标题"他看透了人与人隔绝式的依存",「茹兹的陷阱」将这种隔绝式依存表现得彻彻底底:四个人物,以窥探的视角,递进叠加的倒叙方式,最后统一落座在餐厅的画面中,构成完整的叙事闭环,结构太棒了。 3.激发人不安,好奇,兴趣…一切能动的,到底都是因为人。
文本本身的绵延感非常有说服力。
“兹比格涅夫只是一粒尘土,但我们为数众多,而许多灰尘,再来点儿雨,就会成为土地。”
很喜欢,文字风格太喜欢了。长长的句子,各种想不到的形容词,朦朦胧胧的故事,突然断掉的结局,无法抗拒的宿命。 作家本人很喜欢中国,崇拜李白。他曾来中国旅行,见人就问,你喜欢李白吗?会背他的诗吗?好可爱。
非常喜欢【荷曼,猎场看守】【火】【调台旋钮】三篇。总体是蜿蜒迷宫般的词句,跟着绝望走就对了,尽头一定有可以跃下的窗。
我本人对拉斯诺和塞巴尔德这种高度密集的长段落长句文字风格有恋物癖式的迷恋(当然这两个人的大长句不是一个味儿的)最直观的描述就是会产生类似听djent时的精神快感(什么诡异的通感。。。。)拉斯诺的似是而非颠倒错乱的疯人呓语式情节人物以及对话总会在莫名其妙的时期撞上我亲身经历的生活细节 例如读到第一篇小说里描写大街上上早班的疲惫空洞的人群的时候我刚好也在早高峰挤地铁。。。。喜欢他在其中几篇里将第一人称的代词我变成我们(一直以为这个是帕拉尼克在肠子里的独创)一种无我也无他的东欧式绝望的存在主义。。。
友情提示:建议跳过译者序。拉斯洛的匈牙利语写作似乎是有非常独特的一种气质,流畅而不间断地像是“思考”这个行为本身。事实这本集子也的确仿佛是在展示每个人物某一个片段的全部感官和思维体验,社会不再是故事的背景板,而是真正成为了一种类似空气的东西,看似陌生但总有细微的变化。几个故事的主题都是如此,某种程度自我与社会偏离了的人,熟悉的日常规则的崩落、个人用意志违背机械复制的生活的尝试,和二者之间那种压抑窒息和无能为力的颓丧——社会是空气,所以人总是它的奴隶,一切逃离挣扎的尝试无非是从一个轨道换到另一个轨道,而自由只是某种出于新鲜感的幻觉。特别是《调台旋钮》这一篇,将被异类感充满的痛苦的平凡人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是因此而仁慈吗?是因为我们终将死亡而仁慈吧。
「就在那一刻,我也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此時此刻,我自己也無可挽回地脫離了這個世界的掌控,因爲我驚愕地發現,單純的理解、熱烈的認同,我驟然爆發的同情心,都足以讓我自己也變得離經叛道。」
大段大段的长句隐晦至极,惨淡的匈牙利社会,主人公总是神经质并处于极度焦虑的状况。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