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低地的封面

低地

[美] 裘帕·拉希莉

出版时间

2019-08-01

ISBN

9787533957759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孤独。而《低地》以它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深度,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选择。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去感受人性的复杂与美好。
作者简介
裘帕·拉希莉,印度裔美国作家,1967年出生于伦敦,后随父母移居美国。她以处女作《疾病解说者》荣获2000年普利策文学奖,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拉希莉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不适之地》和长篇小说《同名人》、《低地》等,其中《同名人》还被改编成电影。她的作品多次获奖,如美国笔会/海明威奖、欧·亨利奖、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和DSC南亚文学奖。
推荐理由
《低地》通过丰富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讲述了一个跨越数十年、几大洲的关于生活、爱情、家庭和牺牲的深刻故事。书中不仅描绘了移民和家庭分离的痛苦,还展现了人物在困境中的脆弱与坚韧,以及他们对自由、冒险和责任的理解。这部作品以其沉稳和令人难忘的叙事风格,扰人心神,给予读者深刻的满足感。
适合哪些人读
对移民故事、家庭关系、个人成长和人生意义感兴趣的读者
喜欢深度阅读,追求内心探索的读者
希望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布克奖终选作品,媒体热评
1
2
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今年编辑出版的美国小说里最喜欢的一本,拉希莉最早由曹老师在上海文艺引进,出的是《同名人》和《疾病解说者》,后理想国再版了《解说疾病的人》,其实拉希莉迷人的地方不在于移民主题或者身份问题,而是由此深入下去,她去展现、面对和拆解这些问题的方式,最终落脚的,既是人生的“无常”,也是命运的“有恒”
上一次觉得书要耐心并很慢地读到最后才知道一部长篇的好还是读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即使到终篇也不爆发的隐忍,也许才是我们的生活最重与最轻的部分,激烈的戏剧性都刻入一日一日的漫长又重复的平淡里,痛苦和爱因此保有了时间的质感,它们发酵,而不会被遗忘。
和七年前第一次读拉希莉的感受一样,时间来回穿梭,而情感始终非常克制。顺便了解了印共(马列)革命史。
流畅 克制又感伤
一直欣赏裘帕·拉希莉小说中弥漫开来的命运感。读完,可以回头看,首句是怎么开始的——那基本预示着他们各自的命。于是,在这里,小说可以用“一次”来修饰。
四星。@六月中。去动物园。和想象中有不同 是一种带着欣慰幸福的倦怠。两个到底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可以走多远呢?又是不是每一份情感最后都会再见呢。【同名人】的作者,仍然记得当年【同名人】看了三遍,尤其是在大学男友家里意外发现这本书,欣喜的不得了。又一个身份认同和寻找自己的故事,节奏快,依然好看,感人至深,但因为带着点印巴革命的背景,不十分了然,但还是很好看。
读裘帕的第三本,还是忍不住长久地流泪。喜欢她安静克制的叙事,翔实饱满的生活细节,还有情理之中的宿命感。哭得最厉害的地方是高丽在大学里旁听的那一部分,那种挣脱命运需求自我的感觉,太纯粹也太勇敢。还有贝拉成长的那些细节,和苏巴什一起散步的海滩,搁浅的海豚,收集的贝壳,全都让我想流泪。她好会捕捉家庭生活里温柔的细节,即使残酷也克制有礼,写出一种体面。
一会觉得自己是高丽 一会是苏巴什 一会是贝拉
这本书还挺不错的,在图书馆里看的,朋友推荐我去看的,挺好看的。
遥远又陌生的疼痛感融化在平静的生活里,他们生命中某个人永久地缺席了,余生的日子重复着运转。老去,死去,唯有回忆依旧鲜活。能够欣赏的写法,但不算喜欢。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