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的观看之道的封面

我的观看之道

[美] 大卫·霍克尼

出版时间

2017-01-01

ISBN

9787534049972

评分

★★★★★
书籍介绍

从1978年起,自然主义式的再现艺术越来越让霍克尼感到束手束脚,其限制性和诸多缺陷越来越让他不耐烦。霍克尼总是抵制把艺术分为具象和抽象这种愚蠢的二分法,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抽象艺术”,再现从来就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复制,一切再现,尽管风格有差异,都以感知和概念的假设与惯例为基础。与此同时,霍克尼痛恨自己的风格被模式化,虽然他的风格大受欢迎,他却不愿意重复可预测的霍克尼式图像。他挑战了过去被误以为真实的摄影(摄影虽然是机械记录,但它也不能摆脱对空间感知的特定预设,而且其

含义并非绝对客观中立),并对各种不同的空间再现方式,对采用新技术“复制”艺术的丰富可能性,都兴趣盎然,为之兴奋。他对空间再现具有莫大的好奇心,对之反复实验,因为空间是一切再现形式的精髓。作为这种好奇心的补充,霍克尼越来越频繁地从事舞台设计,舞台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将制造错觉与三维性结合在一起的艺术。

霍克尼的脾气是完全不在乎别人说他天真。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相信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任何事他都必须亲自探索。他对空间再现的研究和实验,包括其涉及到的更广泛的意义,以及他对复制的含义等问题的关注,都不是哲学家会思考的问题,而是一位工作中的艺术家思考的问题。他的探索具有儿童般纯真的好奇。他对艺术界狭隘、多变、时髦的风气毫无兴趣,只顾走自己的路,这倒不是因为他刻意要摆出一副原创性的姿态,而是因为他总是站在艺术家的立场上,对“更广阔的视角”,对未知的宇宙,满怀真挚的兴趣和热爱。因为这个原因,本书不仅按年代编排了霍克尼的作品,同时也追溯了他创作中的道德和智性思考,它们当然和作品分不开。

大卫.霍克尼,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被关注、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一切媒介,从油画、素描、舞台设计直到摄影和版画印刷。而且他在这些媒介上都有所拓展。他是畅销著作《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的作者,该书同样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引进、出版。

目录
8 序言和致谢
一 彩排之新
9 复制与再现
16 巴黎:1973-1975年
20 《浪子生涯》—突破透视法则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前几年在南图借过,这次重读却好像又读出一些内容。
反透视
真正的艺术家。我碰到的中国人最想知道的、最主要的问题总是——为什么西方富、中国穷?我想聪明的年轻人想的就是这个问题。我向他指出,西方人尊崇特立独行,这或许是西方富、中国穷的原因。我说,美国和英国都尊崇特立独行,因此人民就更有创造性。在不尊崇特立独行的地方,样样都有“正统观念”,人民最终就变得缺乏创造性了,有时你需要在别人认为不行的地方坚持,这样才能得到正确或者有趣的发现。
虽然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夹杂工作历程的回忆流水账,但是非常难得的艺术家的坦率自白,有探索,有爱憎,有焦虑,有苦闷,各种灵光一现,各种金句迭出,还有各种对艺术的理解(其对古老中国卷轴画的理解非常有意思),归根结底,如书名所言——一位艺术家的“观看之道”,所有创作,都是画家自我观看方式的展示,不是吗?所有艺术,也都是期望带人进入一段属于创作者自己的独特体验。
#大卫霍克尼# 艺术家想要为人们做的是让他们更接近某些事物,因为艺术其实就是分享:除非你乐于分享经验和思想,否则你不会是一个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总是专注如何消除距离感,以便我们能够靠的更近,这样才会开始感觉到我们是一样的,我们是一体的。
很有意思,真希望看到所有艺术家的创作心路历程(不知道毕加索要是活到现在会不会用iPad画画
会看英文原版,先假装看过
画不错呦。另外作者也太自信了吧
书中作者写了个人经历,旅行中的感受,家庭事件,工作和创作。观看的改变,是在看,观察和思考后,伴随个人独特体验完成的,关注视觉,也许未来也能在书桌上拍出有视觉秩序的照片。
除了有很多启发之外,能看到画家自己多年以来创作的心路历程还是蛮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