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浑沌里放出光明:黄公望的浑朴画风的封面

浑沌里放出光明:黄公望的浑朴画风

朱良志

出版时间

2021-06-01

ISBN

9787534079986

评分

★★★★★
书籍介绍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从“浑”“序”“真”“全”“淡”五个角度描写黄公望的世界。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之研究,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等著作,出版的著作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
目录
总序
引言
一、浑:无分别的智慧
二、序:神性与理序
三、真:莫把做山水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黄公望的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个人认为黄公望的作品应该是最适合于美学分析的。排除掉一些神乎其神的叙述…该书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从宗教的角度否认了文人画中永恒之“道”的存在(亦即老庄之道),因为如果文人画是抽象概念的表现,那就无需变化了。但作者显然更擅长于是佛学,因此话头又转入了不生不死的“生命宇宙”的佛道综合哲学之中。如果能就此把“道”从神秘主义的世界中拉出来,从作为正统儒教概念的“道”来思考就好了。总之四星,文笔实在极为优美。
21年11月28日
为了把思维尽头/超越知识与分别、澄怀观道的境界描述清楚,朱老师以自己的博学与才情,也是很尽力了
这一套都比较失望,文章一半以上都是引用诗词或画论,去掉双引号只剩薄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