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电影的本性的封面

电影的本性

(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出版时间

2006-06-01

ISBN

9787534373596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是公认的西方写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理论家。《电影的本性》一书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在书中他建立起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电影理论体系:从电影是“物质现实的还原”这一基本命题出发,阐明电影的全部功能是记录和提示我们周围的世界,而不是讲述虚构的故事。他的结论是,只有拿着摄影机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和拍摄那些有典型性的偶然世界,才能拍出符合电影本性的影片。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1899-1966)德国著名电影理论家,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卒于美国纽约。早年做过报刊编辑,1933年因遭纳粹迫害流亡国外,开始艺术史的研究。1941年定成美国,进行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研究。著作有《电影的本性》、《宣传和纳粹战争片》和《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等。

用户评论
历史上的电影理论,主要关于本体论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和相对感性的论证
“风吹树叶,自成波浪。”克拉考尔对电影(特别是现实主义的)的热情源于一种时代的焦虑:希望找到某种艺术形式来对抗世界的抽象化。也就是实现“物质现实的复原”。“在电影的指引下,我们便不再是通过穿越无人地带的公路,而是经由事物的丛林中的蜿蜒小径,最后接触到思想观念的。”“而如果他不是经过极大的努力,便有完全迷失道路的危险,再也回不到当初的大路上来。”
克拉考尔扯一本书不如侯孝贤一段话讲得精辟透彻。
多年理科思维,总让本人难以接受哲学或艺术理念中关于诸多“本性”的定义,且自然派唯电影语言论的审美观其实也不太赞同。可是这本所谓的理论书籍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充满诗意,有给默片配乐的酒鬼钢琴家,有研究非洲原始部落对电影反应的人类学资料,等等,最后还提到了一点颇有启发的观点:电影所抓住的现实,在艺术审美上制衡了宗教缺失后抽象体系化的人类文明倾向,尝试寻回最初的诗意。无论赞同与否,至少能被作者本人的诗意所感染吧
现实主义
真的不好看,前面翻来覆去地议论作为纪录和揭示物质现实的电影的诸要素,在我看来也仅是现象阐明,没有贯通历史的梳理,也没有深究文化成因的意念,结果在尾声部分突然高屋建瓴得思辨现代性,让人摸不着头脑。
@2019-08-05 08:51:52
补。
太难啃了,啃了一年,多半内容没有看懂,有时间要再看一遍
“风吹树叶,自成波浪”,最喜欢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