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书法有法的封面

书法有法

孙晓云

出版时间

2010-01-01

ISBN

9787534432248

评分

★★★★★
书籍介绍

《书法有法》是孙晓云女士的代表性书论著作,出版10年来,几经再版,畅销已久,深为书界内外读者追崇,成为广大读者品味中国书法的一本经典著作。曾先后由华艺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知识出版社等机构4次出版,每次再版,都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创造了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的最高纪录。

在这本专著中,孙晓云从古代生活方式、人的生理机能与纸笔器具的合理运用出发,重构古人的书写方法(笔法),在笔法与结构、章法之间建立一种必然联系,同时,对古代重要的书法理论与批评术语一一进行阐释,获得了它们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不仅如此,孙晓云还以此为轴心,为我们描述了书法史的纵向演变,以及书法之“法”对古代文人画传统的重大影响。

这次修订版在旧版内容上增加了孙女士对一些书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体会,并由多次荣获“中国最美图书”奖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卢浩先生精心设计,图版内容和整体形态焕然一新,充分体现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江苏美术出版社在艺术专业图书出版方面的较高品质。

目录
1 “中国”不如译成Calligraphy
2 引起困惑的三件事
3 “请循其本”
4 “便捷”是指什么
5 盲人摸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对书法是外行,因此姑妄言之。孙晓云应该算书法家里难得能独立思考的一位了,而且在无法时代提倡有法,更属难得。本书的大义是指书法的法是转笔之法,因此追溯古人写字时的状态的变迁,包括用笔、用纸、坐姿等等,前人虽有讲的,比如启功先生似曾在《论书绝句》里提到,但没有这么详细,宋以前没有桌子,古人都是一手执笔,一手握纸,而不是如今人伏在桌上写字,因此有单包法有双包法,而双包法最适于此种姿势书写,以其最利转笔。书后引空海和尚执笔法很可一看。由此讲到完法、尚法、变法、无法等时代问题,讲到八分、向背、意在笔先、内擫外拓等问题,并进而推阐到书画同源亦在笔法即转笔之法,均启人神智。结论未必尽然,但是讲古人作字,于空中转笔之意极好,举例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竖笔前每有一小笔即转笔痕迹,甚是。破除前人所谓欲左先右、欲右
對筆法的探究很有意思,確否則不得而知。對於書法,我始終是個害著單相思的門外漢。這書可以不必費那麼多紙的。2013年8月19日-20日。
字好书好人好
有意思 有意思
作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勤于思考,也有能力将探索到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体系。就不评分了,因为对于作者一些说法其实不是特别理解或者还是抱有怀疑。但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困惑是一种巨大的热情。希望在更多的阅读中为自己找到答案和逻辑。
补标
这不是书法史,这是整理自学书法过程中的笔记而成的个人总结,对了解书法入门有一定帮助,作者对笔墨以及书写媒介对笔法的影响有一些不错的推断,但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实证资料,转笔写小字、转腕可写大字,但拨镫法以及八分书的渊源解释并不清晰。书纸张不错,但留白太多,短短260页的书,有近50页的后记以及自家作品展,实在是自恋过度。
孙晓云是当代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1955年生,南京人,是朱复戡的外孙女,家学渊博。此书围绕着对传统笔法论的溯源、剖析,从书法史以来书写工具、桌椅及书写方式的沿革,结合自身实践和上辈书法大家的身教,对历代书论笔法进行推论,得出传统“笔法”奥义的核心结论:转笔。“拨镫”、“向背”、“八分”、“内擫”、“外押”……等等笔法论于是得到了明确的形象的描述,笔法与字形乃至笔划间的神于是清晰地联系起来了,中国书法与中国画之间的本质同一也便在笔法这一核心技术上得以连结体现。 我在断断续续多年的学习书法过程中,经常产生的疑惑和苦恼,读此书后大悟。难怪许多当代书法在我看来总感觉哪里不对,现在我明白了,因为它们都是“画字”而不是“写字”。
后面很有感触,但是前半部分真的让人无心阅读
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