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金瓯缺(全四册)的封面

金瓯缺(全四册)

徐兴业

出版时间

2009-07-01

ISBN

9787535440600

评分

★★★★★
书籍介绍

金瓯缺:第一卷

本书描写的是十二世纪初、中叶中国内部宋、辽、金之间长达数年的民族战争,分四卷出版。

本卷写宋徽宗年间,北宋与金达成共同夹击残辽的“海上之盟”后,宋朝统治集团盲目乐观地以为只要勤兵巡边,就可逼辽纳土称臣收复燕京。以徽宗为首的东京臣民们早已习惯于歌舞升平的盛世繁华生活,朝中诸多权臣如蔡京、童贯等人,只知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对边防之事漠不关心。徽宗终日沉浸在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名妓李师师的爱恋中,对战争并不具备足够的认识。

朝中老将种师道迫于皇命仓促出征,新一代的青年武将刘铸、马扩等人敏感地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马扩毅然与新婚不久的妻子、军人之女亸娘告别,投身到守卫边疆、收复国土的队列之中。

金瓯缺:第二卷

在朝中畏战派权奸童贯的错误领导下,北宋军队在前线白白坐失良机,最终不得不发动一场仓促的攻辽战争。在契丹辽国大将耶律大石的猛烈抗击和掩杀下,宋朝军队遭遇惨烈失败,北部边关防卫全线崩溃。

金国乘胜灭辽,并挟灭辽之威,背弃盟约,向宋朝统治者索要重金以归还燕京。宋朝君臣为粉饰太平,被迫接受金国勒索,最后只从狡猾的金朝贵族手中赎回一座被大肆洗劫过的空城。

马扩看透女真人的贪婪与野心,预料金人迟早会南下侵犯北宋,力谏宋朝统治者未果之后,决心联合一批军民抗金力量,挽救危亡。

金瓯缺:第三卷

本书前二册写到宋辽战争结束后,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北宋君臣仍不改变文恬武嬉的沓泄作风。本册开始,风云突变,金军两路南下,直趋东京。东京军民展开气壮山河的东京保卫战。九个月中,金军先后二度攻打东京,汴京终告陷落。书中还穿插写抗战派将领马扩一家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父、侄战死;爱妻亸娘经历了流产、早产、难产三重灾难,反得不死;马扩本人尽心殚力以图救亡,却遭陷系狱。作品笔势凌厉,大气磅礴,犹如群山万壑,直奔荆门。读来令人时而血沸气促,义愤填膺;时而潸然泪下,慨叹再三。

金瓯缺:第四卷

本卷写东京陷落后,北宋灭亡,徽、钦二宗及宗室被俘北迁。北行道上,徽宗感赋《宴山亭》,恰好成为他本人及其王朝的挽歌。

本书正文以马扩留下老母、爱妻为人质,率随从奔五马山抗金为结束。尾声则概述了此后十多年中的政局和战局,最后写马扩潜入金军占领区,探望身为女奴、已病入膏肓的妻子亸娘。诀别之情,令人潸然。亸娘临终前犹以不能目睹日月重光、金瓯无缺而抱恨终天。面临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爱国志士不惜断头沥血奏出历史上悲壮的乐曲。无耻官僚或觍颜事仇,或为虎作伥。两者形成强烈的对照。

全书在悲愤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目录
金瓯缺:第一卷
金瓯缺:第二卷
金瓯缺:第三卷
金瓯缺:第四卷
用户评论
读前几章有惊艳的感觉,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它成书于7、80年代。看到后来发现它的优点也是它致命的缺点,事无巨细一例铺排繁复,文字和历史细节都考究,却没有一张一弛的节奏感,看几章可以,看完四卷本,属实头晕脑胀。
对北宋末年的历史重现当然是很完善的,但是好端端的宋元白话里夹杂了大量马哲体的评述,虽然我理解作者从50年代坚持写到80年代的不易,但这样文学性是不是差了一点?
卷一笔力惊人。东京繁华,官场盘根错节,都刻画栩栩如生,拍案叫好!但是后期一度平庸,旁生枝节,煌煌巨著130万字,事无巨细便成为致命缺点。大宋腐败滋生,内部错乱,上无英主,掣肘颇多,纵有刘琦马扩奔走斡旋,种姚二家骁勇善兵,任凭宗泽韩岳一心北伐,日月重光,金瓯无缺,宛如幻梦。
我会对你们说我昨天去大四甩卖的时候仅仅用20块钱就买到这一套书么~
历史小说写作标杆,写不出来这种就写架空吧
一开始读觉得文笔枯硬,安慰自己作协文联的这才对味 ,要是文艳软语的反而怪异。因为是家国大事 ,所以行文总有种老头宣誓的郑重,不过也没用,上下一心自欺,应该把桃花扇结尾那老头薅过来讲呸你这痴虫家在哪里国在哪里……
看不下去,不太精彩
对作者只有深深的佩服。可惜未能摆脱时代的局限和思想桎梏。又或许同《李自成》一样,是时代的写照。
文笔很好,对宋史和宋代的风俗习惯研究的很透彻!就是有点虐心!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徒呼奈何!马扩太理想化了!打不过人家就是满朝都是奸臣?其实昏君更是关键,徽宗,钦宗这样的昏君几千年都难遇,南宋更是除了高宗 孝宗全是昏君!
看了大家的评论才发现 翻译腔严重 私货严重 怼体制的分析 浅尝即止 不过还是补全了些知识 总体还行。茅盾奖的话 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