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的封面

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

吴福辉

出版时间

1997-11-01

ISBN

9787535522481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多种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的主客观条件不能说很成熟。记得1989年在苏州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上,作者曾建议杭州年会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吴越文化”为讨论主题之一,这个建议虽然得到理事会的赞同并通过,但后来的实际研究成果似乎不多。它可能就和学术界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学研究对区域文化更是比较陌生,知识结构有待调整等状况有关。但正因为这样,决心朝这一方向进行开拓性的艰苦扎实的努力,更其显得可贵。

吴福辉,浙江镇海人,1939年12月生于当时“孤岛”上海。在上海受小学教育。12岁随全家离沪赴北国。曾长期在鞍山任中学教员。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然即参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备与建馆工作至今。

1961年开始写作。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沙汀传》、《带着枷锁的笑》,并编有《茅盾全集》(第6卷、第16卷)、《京派小说选》、《梁遇春散文全编》等十余种书。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员。

目录
导言 为海派文学正名
一、从四马路到大马路——海派文化的历史变迁
1-1 现代消费文化环境的生成
1-2 在商业文明吹拂之下
1-3 洋泾浜文化——吴越文化——新兴文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启发还是那么大!
西安觅得的书,该读。
个人感觉比《上海摩登》好
学术专著也可以很好读。
大佬
真好一本书。路径的话走的应该是文化研究,但绝不晦涩,更不玩弄理论,相当踏实的论著。不仅考察了海派小说还考察了上海的都市文化与现代性问题,语言简洁而富有文采,在大量细致详细的历史现场还原的考察之外,还海量阅读了良莠不齐的海派小说文本,甚至深入探讨了京海两派深层面的文化冲突与分歧。看到最后一章的最后一段我甚至有点感动了——“如果一代人两代人做不到,至少我们应当肩起沉重的闸门,放21世纪的后代到光明的地方去吧?!”
本来打算挑着看看,谁知道一看就停不下来了,最后一章关于京海论争的研究尤其深刻,果然是一本传世之作
上学期看的,看完觉得自己没必要再写海派了(相对来说还是很全面的,当然对于有想法的人来说依然存在更进一步挖掘的无限可能)。
写得很潇洒,虽然最后有种大文化观下泛泛而谈的嫌疑,但是作者从文本出发的思路还是不错的,这样一本书实在引人有研究海派的欲望,也难怪先生自己说一生书唯有这本和插图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可以久存。 另外,从为海派正名的动机来体悟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心灵也是有感同身受的地方的,特别是在目前这个转圜后退的当下。
挺好的,算是为海派正名的一本书。观点、文采、可读性俱佳。不过对其参照面,左翼、京派的勾连不够充分,若能铺展开,打通了看或许更有意思。 @2021-05-27 16: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