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的封面

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

李工真

出版时间

2010-03-31

ISBN

9787535564290

评分

★★★★★
书籍介绍

《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从魏玛共和国到第三帝国》是本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都对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试验班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每周3学时,共54学时。主要讲述加世纪前半期的德国现代史。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1945)的这段德国现代史中,德国经历了最为复杂多变的历史时代,即“魏玛共和国时代”与“第三帝国时代”。前者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时代(1918一1933),而后者则是德国历史上最野蛮、最恐怖、最具有侵略件的纳粹统冶时代(1933-1945)。在如此之短的不足27年的时间里,为什么德国历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问题显然是世界现代史上必须加以澄清的重大问题。《德国现代史专题》课程从现代化发展的观点出发,多角度审视了这段德国现心化进程,其中得出的许多经验教训,对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工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序言
第一讲 几代人的经历与妇女的解放斗争
第二讲 病态经济结构与“合理化运动”
第三讲 “社会福利国家”的扩展与危机
第四讲 社会环境的碎片化与政治组织的新集合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两个德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时代﹣ 魏玛共和国:14年多一点,第三帝国极端专制独裁时代:12年多一点。研究德国现代化,对于看待中国现代化的一些问题很有帮助,因为真的很像(¬_¬)
讲魏玛共和国被各阶层反对的原因真是入木三分
70分。关于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福利制度的三章分析很不错,还提到了一些事先未曾注意过的点。有几个事实性错误。 对于Nazi运动,如果仅仅是将其视作某种破坏一切的《原恶》、不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内生矛盾与这头怪兽之间的血缘关系,能行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本书有一些作用,又没有一些作用。
喜马拉雅听完
好书,经济方面讲的特别好。
观点很80年代
一部极其精彩、流畅、严谨且清晰的德国现代史著作。本书是李工真老师的讲课实录,透过文字可以一窥其立于讲台后妙语连珠的场景。这部以课堂讲稿为基础的德国现代史是以工业现代化和现代性危机为两个主要分析基点的,体现在它对魏玛时代的“中间阶层”构成及其碎片化、“向右转”,以及反现代主义文化潮流等问题的梳理深刻且清楚。关于德意志历史上福利保险问题的探讨尤其给人以启发。一个被经济衰退所制约的共和国,是无法在经济重振以前(或同时)展开社会再分配工作的,如果这个共和国如魏玛一般实施了阶级合作主义的话。后面关于纳粹以及反犹主义的论述与前文多有重复,但考虑到是讲课稿转过来,也是情有可原。但本书在揭示德意志历史上的“断裂与延续”这一重要命题的内涵方面是非常出色的。除了论述有重复之嫌以外,不少错字错序是最主要的扣分项。
德国的三个阶段,一是神圣罗马帝国,二是19世纪中叶俾斯麦统一的德国,到一战结束,也称维也纳体系。魏玛德国过度到 第三个阶段第三帝国即希特勒纳粹德国。 与世界大战爆发有关的一个群体:德国的中间等级,包括职员集团等。他们憎恨凡尔赛体系,在德意志,自由竞争只经历了50多年,便立即出现了国内市场被完全垄断的局面,将向上爬的希望寄托于海外扩张的德国中间等级,在世界市场被瓜分完毕的严酷事实面前,毫无困难地成为德意志民族沙文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 另一个群体是”青年神话“。那个时期德国的青年。其从小父亲因为参加战争缺少家庭教育,同时由于父母时代原因的落寞,无法在他们心中建立起权威。
很不错的框架性通史,对社会的大体总结是符合逻辑的。部分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与哲学基础观点表述和方式存疑,口语化;史实无出处考证(后面阅读中再慢慢交叉验证); 萧条滋生民粹与激进;发展和增长是福利的条件;阶层心理和环境分析很不错。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协调利益分配(以补偿受损者),如何走出福利制度的悖论(“当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社会困境最大的时候,也恰恰是他能从这个社会取得的帮助最小的时候”),都是很好的问题。 历史的押韵真像透着寒气的冰柜。我才更加理解德鲁克说,群众的绝望,是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关键。
教材4,课程5。 历时34个小时,终于看完了李工真老师的《德国史》,真切体会“科学在我身后,历史在我眼前”。 记几个特别有意思的点:1)魏玛时期的制度与经济的割裂;2)希特勒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反现代化;3)纳粹运动是一场革命;4)对中间阶层(包括学者阶层)的心理刻画。 解决了几个一直以来的问题:1)为什么会是犹太人,是否只能是犹太人?2)纳粹为什么会成为全民党,为什么会得到中间阶级的拥戴? 最后,希特勒的推断过程和魏宁格简直是一模一样:因为输给俄国人,所以日耳曼民族是个劣等民族,所以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要切断德国的基础设备。:)inter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