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第二空间的封面

第二空间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出版时间

2015-05-01

ISBN

978753607447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第二空间》是米沃什晚年最后一本诗集,在他去世那年出版,写作时诗人已逾九十岁。如同诸多伟大的作家高龄时一样,面临大限,此时他们往往从宗教的角度寻找“生死”这个永恒问题的答案,是一生寻遍之后的唯一归宿吗?时间的意义、生命的真相,乃至神学的真伪,等等,一个老人的思考,远离了尘世的纷扰,而与终极终极世界更相接近,安静,广阔,深邃,悲悯。

米沃什在国内已经享有深远的影响,有众多崇拜者,这本诗集是首席推出,当能引起读者关注。

切斯瓦夫·米沃什,一九一一年生于立陶宛,二战时参加了华沙的抵抗纳粹的运动,战后作为波兰文化专员在纽约、华盛顿和巴黎工作。一九五一年出走巴黎,一九六〇年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是美国人文艺术学院会员之一。一九八〇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二〇〇四年去世。米沃什的诗歌注重内容和感受,广阔而深邃地映射了二十世纪东欧、西欧和美国的动荡历史和命运。其主要著作除了诗歌外,还有《乌尔罗地》《路边狗》《被禁锢的头脑》等随笔和思想性著作,被视为二十世纪东欧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周伟驰,翻译家、诗人和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出版有译诗集《沃伦诗选》《梅利尔诗选》《英美十人诗选》,诗集《蜃景》《避雷针让闪电从身上经过》,诗歌评论集《旅人的良夜》和《小回答》。

目录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高兴
米沃什晚期诗歌中的历史与形而上(中译本前言) 周伟驰
第一部分
第二空间
晚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米沃什晚年的诗更像是在追忆在忏悔。喜欢最后一首诗《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的结尾。
米沃什成为目前最喜欢的诗人,比济慈更深邃,比迪兰·托马斯更隽永。本书尤其喜欢一、二、五部分,最末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的故事,改编的十分精妙。 周伟驰先生的译文和前言都非常好。 深夜读米沃什相伴Max richter旋律,两者相互成全,让人浑然其中。
“成群的幽灵围绕着他。/ 他辨认出了其中一些面孔。/ 他感受到了血流的节奏/ 他强烈地感受到了他生命及其罪过 / 害怕碰到那些他伤害过的人。 / 但他们早已失去了记忆的能力 / 只是给予他漠然的一瞥。”
每次遇到读不懂的总是一堆人说翻译...其实感觉这本不是翻译问题,尽管还是读不怎么懂。
昏庸
我也曾是罗德斯岩穴的一个朝圣者 在那里你听到了江河流逝的声音 并且在山顶纯蓝的天空里看到了一弯残月
谈论宗教,落到个人头上,是动人的,比如第一部分(值五星)。后面长诗的落脚点是整个宗教,虽有个人思考,但读起来没有味道(三星)。
甚至比他的学生更乏味
有些诗生动形象
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