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考工记的封面

考工记

王安忆

出版时间

2018-09-01

ISBN

978753608729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考工记》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手工业技术文献,记载了各种工艺的规范及体系。

王安忆写《考工记》,却是带着历史的长焦,描述一位上海洋场小开,逐渐蜕变成普通劳动者的过程。

出生世家的陈书玉,历经战乱,回到考究而破落的上海老宅,与合称“西厢四小开”的三位挚友,憧憬着延续殷实家业、展开安稳人 生。然而,时代大潮一波又一波冲击而来,文弱青涩的他们,猝不及防,被裹挟着,仓皇应对,各奔东西,音信杳然。陈书玉渐成一件不能自主的器物,一再退隐,在与老宅的共守中,共同经受一次又一次的修缮和改造,里里外外,终致人屋一体,互为写照。

半个多世纪前的“西厢四小开”,各自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他们是千万上海工商业者的缩影,是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沧桑注脚。

继《长恨歌》之后,《考工记》是王安忆书写的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而“上海的正史,隔着十万八千里,是别人家的事,故事中的人,也浑然不觉”。

目录
第一章
他不过走开二年半,却像有一劫之长远,万事万物都在转移变化,偏偏它不移不变。
第二章
生活就这样,一径往下过。这种均匀的节奏是有麻痹性的,使人注意不到潜在的动摇。
第三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文字炉火纯青,前半部读得整个人都惘然了。后半部写得急了些,气韵不谐。结尾风雨中一生处子的老人张开四肢成“大”字状趴在老屋之上,有一种情色的谐谑感,堪称妙笔。
索然无味,不知所云。
匆匆读了试读,有一种过度郑重的紧张感,语言很奇怪,扑街边缘。
王安忆写男性,从男性的角度看,就是不过关,没有一点性的成分,人世间哪有这样的男性,更不要说经历过十里洋场的上海公子哥。不过,就由着她这么写吧,她自己也老了,写男性,都就着孤寂的方向写去了,看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哭了一点点。这回是写人和宅子之间的关系,颇妙,陈书玉的性格是什么呢,在乱世里,就这么低着头做人,似乎什么都经历过,但又好像什么都没经历,王安忆这次力道真的可以,好多年看她的作品没这么爱不释手了。强烈推荐。
觉得王安忆写散文应该胜过写小说,读的时候经常被一些描述性的句子勾进去;但抽离出来看整体大背景和人物塑造的部分又觉得薄弱。想写得轻盈一些是好的,但未免太飘忽了。感觉主人公和老宅的一生薄薄地就过去了,小人物也不该是这样小的。
拉拉杂杂的人物自传,老物件的哀叹,有点《樱桃园》的感觉,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地域叙事
看的第一本王安忆的书,感觉匠心独具,时间串联也很丝滑,但不是我喜欢的范儿,那份平静和孤独,让我觉得很是不安,仿佛白天不懂夜的黑。
“他这一生总是遇到纯良的人,不让他变坏。” 这句话在本书最开始的一页上,不知是不是这个版本独有的。看完之后会发现确实如此,陈书玉一辈子都是个好人,不会站队又不敢站队,热于帮人却不要人帮,有自己的一股傲气和骄矜,慢慢地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和边角。 大时代的小人物,小人物眼里的小时代,小时代又折射出了大时代。大概是无数的因缘际会,让陈书玉安稳一生,可能不算世俗的幸福,毕竟他没有结婚也没有生子,可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存活下来迎接和平,已经是最大的幸福。
2022-46! 1949,时间开始了。新旧两个时代革故鼎新对榫合拢,总有些许缝隙,大时代浩荡激情呼啸而过不会在意,对于渺小个人,却是可于此波澜不惊,平淡隐忍的活着。 四枚旧友,沉浮聚散六十载, 一栋老宅,静看人间数百年。 王安忆的又一部上海别传,大上海的由头,内里是微小如你我的个人,面对时代浩荡与日常琐碎的应对与选择:满面红光积极呼应?冷眼旁观小心回避?安于平淡坚守常识? “让我们泰然若素,于我们的时代狭路相逢。” 话极豪放,事却难为。 鱼其实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水中的。
作者的笔触总是克制的,白描出一个上海小开的一生,倒是挺适合改编成电视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