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上海之死的封面

上海之死

虹影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536095083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娄烨导演,巩俐、赵又廷、小田切让领衔主演电影《兰心大剧院》原著小说,影片入围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44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5,000,000册畅销书作家,《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作者,奥斯卡文学大奖“罗马文学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得主虹影“重写海上花”系列小说第二部,从自传体小说到历史类虚构小说的转型之作

★娄烨、贾樟柯、戴锦华、张莉联袂推荐,全新修订倾情呈现

★ 1941年孤岛上海的谍战风云,一个女明星兼女间谍的家国之义

※“上海,你这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1941年末,烽火连天的战时中国,上海租界变成了日占区中的“孤岛”,生活在“孤岛”中的人,却比往日更加醉生梦死,哪怕四郊枪炮不断,烽火连天,人们还是要看戏,要跑马,要跳舞上馆子。而与此同时,上海又是当年全世界间谍战最激烈的地方之一,军统、“76号”、美国情报机构,都在这里斗智斗勇,互相搏杀,到底谁才是最后赢家?

※“记住,任务压倒一切。”

舞台上她是美艳绝伦的名演员,舞台下她是训练有素的谍报人员,一个身份极明,一个身份又极暗,时隔三年回到上海的于堇,究竟为何而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女演员也是女间谍,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于堇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上海,像出生时吮吸你的空气一样,我要亲吻你的街道。”

左翼话剧导演谭呐,身份不明的风流才子编剧莫之因,于堇的商人前夫倪则仁,仰慕于堇却又想取而代之的戏迷白云裳,于堇的养父、旧书店老板休伯特,各怀心思的各路人马,想在这个十里洋场,演一出怎样的好戏?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人公是上海家喻户晓的名演员于堇,舞台上她是美艳绝伦的名演员,舞台下她是西方情报机构的谍报人员。她时隔三年从香港回到上海,表面上是为了出演上海著名左翼导演谭呐的新戏《狐步上海》,也有人觉得她是为了营救自己被抓入76号的前夫倪则仁,甚至称她为“孟姜女”,但事实上她是为了得到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军舰的准确时间和地点,才被自己的养父兼上级休伯特召回上海进行谍报任务。在这座上海“孤岛”,山雨欲来,于堇在巨大压力之下,一边当好演员,一边与各方势力周旋,最终完成了任务,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编剧、诗人、美食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代表作有长篇《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K:英国情人》《上海王》;诗集《我也叫萨朗波》;童书“神奇少年桑桑系列”、《米米朵拉》(四本)等。有六部长篇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上海之死》是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著名导演娄烨的电影《兰心大剧院》的原著。

曾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2005年获意大利的奥斯卡文学大奖“罗马文学奖”。《好儿女花》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奖。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

(展开全部)

目录
001 上部
066 中部
174 下部
264 《上海之死》重大事件时间表
267 后记及鸣谢
用户评论
虹影真好啊!之前没怎么看过,读到这本小说才知道她写得这么好看。就,会很明确地感知到,有的人,天生就是写故事的吧。
还是更喜欢《饥饿的女儿》
廉价而庸俗。
很多是为了配合娄烨想做的影像去改,缩短了下部。改动一将倪则仁、古川、演出三条线,两场烟幕与任务并置。改动二所有人物都为了于这一个角色而改,更聚焦也牺牲了其他角色的内在,但由此也能用大量跟焦长镜头。改动三戏中戏利用重逢交织谭呐一角,与现实任务交错。改动四几乎删除所有记者相关戏/结尾单场戏能看到娄烨受法国黑色现实主义影响,如同《雾码头》天亮黎明,无人能离开,死亡是一种宿命。/孤岛的迷人经谭呐信便可托出:你要面子,我要面子,谁都要面子。这上海孤岛就是大家的面子——大家暂时维持。一旦全撕破面子,这上海也就不再存在。/虹影也借此书阐释了笔名:台上的万般风情,其实是虹影——肥皂泡里的虹彩的闪影。
在方生方死的运命中,每个人都有真假实幻多重身份。陀式女子的傲气与悲悯,杜拉斯式的悱恻与浓烈,真与假,明与暗,苍白与暗晦,明星与间谍,抗拒与逢迎,私情与家国,在戏中戏中,错综又浑融,每个角色似乎都找得到自身之踌躇、他人之对立,在另一个身份中找到所谓存在的意义和符号,又都似乎不能确证某种真正的缔结。于堇的死,还是指向了某种慈悲。可以在宏大话语里,成全一种超英形象的构造,为国完成任务,但最后还是选择自我了结性命,不以死于日本人之手的更“家国”的方式,她完成了某种大我,但最后还是可以静默又亮烈地回归小我,因而保全了私语式的自我缔结。
喜欢白云裳。于堇,这个一无所有的女人,最终选择了一种放弃一切的寒冷结局,不仅出于家国情怀,更是紧紧抓住了自我,她拒绝了爱情与亲情,带着虚妄的荣誉,孤身飘零离去。
与这本书的结缘与相识都非常有意思。
伏笔垫得不够,导致剧情和人设转变很突兀。前面剧情又很软绵,到饭店相杀才开始精彩起来。优点在于很符合“昨天没告诉因为我是中国人”的主流色彩+不是没截获情报,而且消息没递出去的诸多设想之一
前半部分很精彩,特别是对于堇和白云裳的刻画,两位都是很聪明的人,演技很好,长得还很相似。然而她们都与同一个男人有关系,又有着不同的政治目标。本应是水火不容、处处防范的两个人,想要从对方身上窃取情报。有趣的是,白云裳似乎真的有点喜欢上了于堇。看她们之间的对话和心理战,即有点高手过招之感,又不得不感叹女性之间复杂的关系。但白云裳的离场也太过突然,后面有点仓促结尾,逻辑不够完整。
人物情感关系铺垫感觉偏弱,抑或是给读者自己想象的空间;电影版兰心剧院在小说基础上做的改动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