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记忆之城的封面

记忆之城

袁凌

出版时间

2022-02-28

ISBN

9787536095168

评分

★★★★★
目录
2019 ………… 1
2001 ………… 88
2003 ………… 202
用户评论
一部基本没有任何情节与人物塑造的小说。叙述单调的就像作者笔下鱼城的燥热夏日。但是记住了很多细节:垂死的女孩、棒棒们光溜溜的后背、上访户胸前的猫朱熹像章、羊肉馆门口哀嚎如同笑声一般的待宰羔羊、在报社里面偷偷写诗的编辑、舞女下班后用来防身的一枚长针……作者深刻地记载了一座孤独的城市,一群被遗忘、被伤害并肆无忌惮伤害别人的人,这些残酷冰冷的细节里。我看见了作者深刻的孤独和顾影自怜,翻涌在心中却只能在铅字中消散殆尽的正义感。读这样一部作品是痛苦的,他几乎无法带来任何幸福和愉悦的感受。但是读这样一部“小说”,也是幸运的。那些被高楼大厦和高扬的礼赞一笔带过的人生得以用另一种方式凝视着今天的我,他提醒着我现在所身处的一切都是侥幸,苦难就在每个人身边,他需要揭示而不是猎奇式的共情。
以山城重庆为原型的舞台,讲述一段似远而近的时代故事。
和刚看完的《江城》相对比,提到涪陵的时候有种奇特的感觉,同一个空间所呈现的不同的样貌和景观。但恕欣赏无能。
从书中能看到一位极其真诚的作家。一些内容可以参考寂静的孩子以及我的九十九次死亡进行连接,让更多的平淡的人物丰富起来。时间在流淌,有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变化或者说它们始终存在着。鱼城与长安,文学与人性。记者与史家。这种小说已经不是我们理解的规范小说,但的确是小说。所谓小说家言,稗官野史。不是虚构的,而是鲜活的凡人。
对重庆城市的刻画很有电影感,用回忆和感受重塑了一个真实的城市印象,很多地方写得更像非虚构,但是文字很好。除了城市,还能看到男人的上半身属于哲学家,下半身属于配舞女,这种欲望蒸腾没有精神洁癖很适合浑浊江水流淌的地方。读的时候,总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
有意无意中,那些不知下一个落脚地的底层小知识分子,无处安身成了他们与这个世界不能妥协诏安,只能挣扎抵抗的武器。 是的,我觉得袁凌的《记忆之城》比他几年前的《寂静的孩子》更要戳到我。
好喜欢重庆,早上刚刚与重庆的同事朋友说话,彪悍和温柔的气质并杂。天上地下,码头河流,山洞阶梯。曾经坐过过江缆车,忽悠着看着周围高楼大厦,一点都不害怕反而有种安定之感。
好可爱啊,本来看到袁凌老师把《重庆晚报》取名《鱼兜晚报》已经笑出声了,后几页又看到把《凤凰周刊》取名为《乌鸦周刊》,爆笑。我没看错,我们就是一样的人,至少一样记仇,但并不睚眦必报。
因为一个命题作文读了一本不算小说的小说,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重游了一次重庆。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本这样的书才对,或者说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去记录一下对自己影响深刻的城市?毕竟……不记录,就一定会忘记。(但翻完整本没有美食段落我就很失望了)
无论是《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还是《生死课》,袁凌总是把眼光投在那些微小的人物身上,穷人、落魄之人、将死之人。 《记忆之城》是围绕着“小芹之死”展开,身为记者的“我”回到了“鱼城”,开始了一系列的取证和调查,并和底层采访者一样受到另一重打压。这看似是一部小说,但其实观察者的角度和代入感始终都离不开纪实,“鱼城”即重庆,“我”即袁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