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总觉得饿?的封面

总觉得饿?

[美] 大卫. 路德维希

出版时间

2019-01-01

ISBN

9787536493131

评分

★★★★★
书籍介绍
★《纽约时报》畅销书No.1,真正来自医学界的科学饮食方法 ★结合尖端科研和临床经验,全面提升你的精力值、健康状况与个人形象 ★吃什么比吃多少更重要,选对食物种类,无需节食,吃着就能瘦下来 ★无需计算热量/卡路里,身体会告诉你需要的食物分量 ★分阶段饮食计划,帮你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健康的体重 ★饮食计划+健康菜谱单独成册,从主菜到蘸料,从材料到做法,全面又实用 吃饱了才能减肥,竟然是真的;你以为是自己中年危机春困秋乏,很可能其实是不懂得吃。 本书是一本真正来自医学界的科学饮食方法的科普书,建立在美国资深临床医生与营养专家大卫·路德维希的几十年临床经验和前期试验数据上,综合了众多全球科研成果,完全颠覆了以“控制热量摄入”为核心的各式减肥概念,并获得众多业内人士和媒体的背书。虽然重点针对的是减肥人群,但是任何人都会从中获益,因为本书教授的是一种选择正确食物的方法。吃对了东西,减重只是外在表现,最重要的是身体精力水平的上升,以及慢性疾病的减缓和消失。 本书共两册,第2册含一百多页健康菜谱,实用性强,方便读者反复使用。 大卫·路德维希(David Ludwig) 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波士顿儿童医院内分泌学家。常年致力于探讨食物—内分泌—肥胖三者关系方面的研究,力主公共政策限制垃圾食品(特别对儿童),推广更科学的营养方案,被《时代》杂志誉为“抗击肥胖症的勇士”。
目录
大卫·路德维希及《总觉得饿?》
试点测试参与者的评价
本书用量单位及换算
致读者
第一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为什么我们的减肥方法仍依照“摄入热量、消耗热量”的模式?这个模式自从19世纪末提出以来就没有改变过,那时放血疗法还在大行其道。不是过量饮食使我们变胖,而是变胖的过程让我们饮食过量。为了一点快感当下什么都做,却付出了以后长期痛苦的代价。这就是上瘾的特性。 有一些很颠覆性的理论,核心还是不要摄入糖及精制碳水。 第二部分的食谱,就很没有必要了,除非有人做好给我吃。 第一部分写的非常好,第二部分不太有操作性,其实核心就是,不要吃精制碳水,垃圾食品,快餐,含糖饮料。 要吃一些,好的,贵的东西,碳水之所以占领我们的餐桌就是因为太便宜了。
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的饮食。骗人是丑八怪。
减肥是个系统工程,不只是饮食习惯,还有压力调节,睡眠改善,运动协调。
挺好的
201030-迅速翻完了第一本。首先,虽然作者往书里塞了很多所谓的实验结果和受试者心声,但看起来这些内容都是种包装,没什么实际意义。且不论作者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在解释其中原理这件事上做得还蛮差的。一会儿反对这个,一会儿攻击那个,直到列出他建议的碳水/蛋白质/脂肪热量比例之前,我对他到底赞同/反对哪种理论都是云里雾里。看到最后发现,他建议的饮食其实就是从无谷物低碳开始,过度到相对的低碳饮食,同时提到了「好」脂肪酸的概念,也不算有新意,科学与否就更不好说了。至于第二本厚厚的食谱,最要命的是度量单位不是公制。
总觉得饿?这是有原因的,过多的精致糖,导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快速升高,保持高水平,几个小时后,迅速下降,血糖变得更低,感觉更饿了。
戒掉白米饭两星期,减轻5kg;情绪,睡眠问题皆有所改善。精力旺盛。
21-172关注自己身体的反馈,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饱,吃自然的食物,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少油少盐,不要囤积过多的零食。 身体建立的健全的反馈机制之后,就不会常觉得饿。
认为不适合中国胃的读者应该就没仔细看这本书或者说压根儿没明白书里“胰岛素抵抗”、倡导“健康”的基本概念这让我不禁想到张文宏提出早上吃稀饭没营养的说法会被攻击成那样了………受众们的认知基础在这,没办法。
糖是坏的,脂肪是好的。接近于阿斯特金饮食法的主张,但没有那么极端。个人认为,和所有的减肥法一样,都有一个无法跨越的难点。而这种主张的难点在于,怎么样长年累月地长久杜绝对于精淀粉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