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541—682年),隋唐医药学家。自号孙真人。世人尊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孙思邈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医学事业。临证之余,著述立说,将自己的见解和临证经验撰写成《孙思邈医学全书》,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虽明为方书,实乃各科兼备、理法俱备的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共三十卷。
内容包括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病、风毒脚气、诸风、伤寒、肝脏、胆腑、小肠腑、脾脏、胃腑、解毒、养性、平脉、针灸等,计232门,共载方5300余首,分门别类,内容博深,具有许多独到、精辟的论述。《千金翼方》共三十卷。主要包括药录纂要、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辟谷、退居、补益、中风、杂病、万病、飞炼、疮疡、色脉、针灸、禁经,共189门,合方、论、法2900余条,收载药物800余种。
《千金翼方》是《备急千金要方》的续篇,取名《千金翼方》,比喻此书和《备急千金要方》“相辅相济,比翼交飞,互为所补”之意。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享年1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