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民俗学原理的封面

民俗学原理

乌丙安

出版时间

2001-01-01

ISBN

9787538258868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共分四章,分为民俗主体论、民俗控制论、民俗符号论和民俗传承论。本书全面综合运用了我国多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典型实例,科学论证了民俗构成、民俗养成、民俗控制、民俗符号、民俗传承等重大理论,充分论证了我国多民族民俗多姿多彩的形态及民族理论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作者不仅对各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给予特别关注,更重要的还有对各民族传统习俗中的控制性特征进行了深刻解剖,揭示了许多古老惯习对民族发展进步的束缚,从而论证了移风易俗的迫切重要性。特别是民俗主体论原理、民俗控制性原理,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及指导民族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1
第一论:民俗主体论 1
引言 1
一、民俗的构成 13
1.民俗构成的诸概念 1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民俗学研究长期以来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文化研究领域中,它曾作为文学研究的一部分,作为人类学研究的一部分,作为历史文献学研究的一部分。这是由民俗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独一无二的巨大能动作用决定的。由于民俗渗透于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的方方面面,对民俗自身功能和形式的审视往往被巨大的文化主题遮蔽了。前两年上土师的小型课时,曾对这本书发起猛烈攻击,痛感糟蹋了列维的结构主义。如今想想,却是忽略了乌老试图建立民俗学体系和与此相关的普遍理论工作的艰难和无能为力。他当时疾首民俗学科本身缺乏理论和方法的自足性,认为民俗学面临的一个急迫的任务是为自身确立科学的界域,即确认什么是属于它的领域的。这个界域,质而言之,就是民俗的符号系统,就是将符号间的差异构成的对立价值作为民俗研究的唯一对象。由此确定民俗学为独立的学科。
可称质量上乘的入门教材,既有思想史梳理,也表现出理论建构上的野心,个人非常推荐第一论“民俗主体论”和第三论“民俗符号论”。乌丙安先生在国际民俗学界能够获得认可,不是没有原因的。全书理论基础偏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但对各家理论,基本可以做到客观评价。全书努力在为民俗学作为独立学科建构理论、方法和视角上的独立性,是否算是成功见仁见智,但确实清楚地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思考的论点,如对“民”的重新发现、民俗控制的分类和对民俗符号学的探索。分析总体不深入,且大部分分类较为武断,但已是不错的尝试,作为教科书则更显珍贵。奇怪的是,总感觉第四论“民俗传承论”行文稍显仓促,和前面几论风格、水平差距较大。不过也可能是我读到第四论心绪已经浮躁了。唉!
2021-12-19 补标
发算命软件的老师
没想到这个学科居然这么边缘,但又这么普适,不看容易把它想得很简单。#上班看书
这本也草草读过了,对民俗事象的划分比较精细
就很浅的印象来看每次民俗学的讨论都会以民俗学研究什么以及其定义为开端,本书也同理。虽然是民俗学原理,但感觉很多有其他的学科的痕迹,因此看了之后似乎更悲观了( 最喜欢看民俗控制论。
民俗学入门的读物,对新手友好。
民俗学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