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英人、法人、中国人的封面

英人、法人、中国人

储安平

出版时间

2005-11-01

ISBN

9787538276008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所集的四篇文字,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都是论英国人的。最前的一篇和后面的三篇在体裁上很不调和,但本书既是论英国人的,《英国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一文的目的在叙述英国人的来历,所以编入本书,并放在第一篇地位。第二篇《英人·法人·西班牙人》并不是一篇独立的论文,它是根据著者读Salvador De Madariaga所著Englishmen,Frenchmen,Spaniards一书所作的笔记写成的;笔记还是在伦敦时候记的。第四篇《中国人与英国人》是著者写完《英国采风录》一书以后写成的,这篇文字叙述著者多年以来关于中国社会的种种感想。

储安平(1909一1966)江苏宜兴人。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1932年毕业。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做研究工作。1938年回国至重庆,先后担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学校研究员。1940年8月,在湖南安化县蓝田国立师范学校任教师。《英国采风录》《英人法人中国人》为这一时期作品。《英国与印度》一书则是其讲授英国史和世界政治概论的讲稿。并在桂林《力报》任主笔。

目录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英人·法人·中国人》序/雷颐
中国人与英国人
英国历史上的外族入侵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储安平,最初知道这个名字是从章怡和的《最后的贵族》一书,从那时起,这个1966年在什刹海失踪至今也没有平反的中央级右派分子,就成了我心目中知识分子的代表形象。《英人、法人、中国人》,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简短的文字,从中外对比中论及政治、民主、教育,很多观点即使拿到现在也不过时,因为当时的问题如今并没有改观。可见几十年文化的断流,弥补起来将是多么艰难。
毕业了,重读。
五十年过去,一仍其旧。
60多年后的今天看此书,局限性是有,太过绝对的论调也存在,但更多的至今仍未过时的观点,中国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不得不为储先生当年的前瞻性所折服。
一本精萃的好书
除了第一篇之外,都不错。
国民性这种东西吧,其实蛮忌讳聊的,因为很难聊出扎实的东西,它更多是现象而非原因,造成这个现象的因素又非常复杂。这本,讲现象没多谈原因。讲现象也没给数据,就看了几本书和一点个人见闻就敢直接下结论。谈到的原因也浮皮潦草。实际上,这本书里任何一个小话题,都能拓展成一本厚书,而即便列尽材料,也不一定敢下这本薄册子里的观点。不过即便如此,敢于聊也是好事。不过时代确实不一样,储在40年代用这点材料就敢写这个题目,还能博得名声。现在如果有人写类似的东西,也就大学生课程论文的水准。最后,我以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保留了对于民国时代的一些观察,毕竟写欧洲的东西不都是为了影射嘛。这些一个甲子前的观察,今天读来,还是有感触。
地缘,人种。无论高低优劣,有可能真的差异巨大。~
储先生忧国忧民,慕英哀华,但文笔之中对于异己文化存在一厢情愿的想象。同时深受五四运动影响,迫切希望改造国民性,但对于中国国民性的成因与改造方式的认知我难以苟同
“好高而不切实际,重虚文而不重实质,喜放言而不埋头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