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帝王师:刘伯温的封面

帝王师:刘伯温

度阴山

出版时间

2013-12-31

ISBN

9787539966236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远在诸葛亮之上;论军事才能,刘伯温远超萧何,助力朱元璋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论治国才能,刘伯温更强于张良,一举定下大明帝国后世两百年的盛世格局。一部《烧饼歌》传世,更增添了其传奇色彩。

据《明史》记载,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刘伯温塞给朱元璋一份《时务十八策》,这十八策吓得朱元璋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征伐、治国、纳贤、驭臣之道再也没有超出过此书的范围。

一遇到大小战事,朱元璋便召刘伯温进入小密室悄悄商议。大战鄱阳湖、兵围苏州城,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以绝对的弱势一次次大获全胜。每一场战役都像一盘棋局,按照刘伯温的指令一步一步地进行着。

在刘伯温的指引下,一介布衣的朱元璋得以登基称帝,并在皇帝位置上游刃有余。大明立国后,朱元璋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

翻开本书,看千古第一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

度阴山,20世纪70年代末生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在阅读明代史料的过程中,注意到刘伯温在大明立国过程中所起的主导地位,遍阅史料,综合古今刘伯温研究成果,试图还原刘伯温作为千古帝王师的真正地位,为读者全面展现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全面、最可靠的刘伯温大传。

目录
第一章 家族传奇:文韬武略的世代传承
第二章 少年奇才,23岁进士及第
第三章 仕途黑暗,告别官场寄情山水
第四章 起义迭起,元王朝委曲求全
第五章 临危受命,平贼乱力压时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封面不配内容呀
平心而论比他后面的《知行合一王阳明》精彩太多,作者的野心之作,明显被低看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为何功劳如此卓著的刘基,却被抛弃在历史的长河?其一,在于其辅佐的是一个腹黑几近变态之人,做上了一国之君,而这个人的狭隘和暗黑注定让他不但出不了头,还有一个生不如死的晚年在等着他。再者,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一步步把中华民族拖进历史的泥沼。最终让后人对这样一个朝代,深恶痛绝。而更不会对这个帝国背后的男人有什么好感。找对平台,跟对人,看来在任何时代都适用啊。
作者真罗嗦,讲一坨废话故事,看不到10页夹一个故事,要是看实体书,早把书撕了。刘伯温用一个故事开证明他的观点,证明你妹啊,我们可以想到另外一个故事,想你妹啊,刘伯温继续证明到,你特么怎么还不死。这算是个奇书,读了几百本第一次叫有人这么写书的,一星给你的辛苦费
#并不是在写同人#刘伯温50岁之前人生无看点,50岁之后意气风发。可是他一生都不怎么开心。一个是他太聪明对世人看得太透彻,永远无法享受无知的快乐;另一个,也最重要的是——那个让他奉献一生的男人朱秃子人品太差,他不爱刘刘也不爱他,而且朱秃子还是个腹黑丑逼。刘的情商没有智商高,他在帮朱的时候,完全沉浸在高智商的欢愉中,他的功能就是发挥自己的才能。当他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只能惆怅地望着明月自问:我为什么要帮这个面目狰狞的男人?总之,刘伯温是一个被辜负的男人。
2017年已读096。百家讲坛路数,议论太多,史事太少。
这一本水分很多, 也许是想让刘伯温的形象区别于自己其他书的风格, 所以加了很多神神叨叨的东西, 但没啥意思, 我都是直接跳过的, 基本都是马后炮. 这本书真正有内容的就三部分: 1. 元朝统治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2. 刘伯温在元朝官场的经历, 和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的经历. 3. 刘伯温万年被朱元璋玩弄于鼓掌之中, 身心俱疲, 心如槁木, 大概就是pua吧, 我最后一章实在是不太想看了. 最精彩的, 我最想看的刘伯温出谋划策平天下的阶段, 加了太多神仙描写, 让我有些失望. 我想学习的是智慧. 不过朱元璋在里面烂人的形象真是入目三分. 书的优点是非常轻松好读.
。书名是要论刘伯温的帝王师,可是书中并没有任何地方去详细描述刘伯温是如何通过智慧分析场景、利弊,制定策略等,反而总是以一种神化的言辞带过。同时我也不太喜欢作者对刘伯温的神化,对朱元璋整个人物的踩踏,整本书对刘伯温如何处理与朱元璋关系,尤其是如何躲避朱元璋的描述篇幅太多了。 不过整体上还是可以浅读一下。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神乎其神的刘基,烧饼歌是真,被人解读到预测明清乃至民国,真否?半仙那,为啥非得辅佐朱元璋,天机?历史就是一遍一遍的重演,缺却无法改变,也许真的是天机,剧本早都写好,无法改变,如果说人,那就是“命”。
确实可以感觉到作者自始至终对朱元璋的鄙夷,尤其在着墨较多的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对比上,硬要把这两个人说成英雄的话,谁又能保证他们如果走向成功登上九五以后不会一样清算呢?至于笼罩在刘伯温身上的神秘面纱,可以说从他爹的酝酿开始就不断地在加重,能看得出用了很多民间传说的衬托,虚虚实实,可是一来刘伯温被写得一生似乎就没有真正得志过,二来好像显得过于情商不在线了,提不提那些传说,都不配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了。总是不快乐的人,很容易死于肝病?
主观性太多,关键写了又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