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童年的终结的封面

童年的终结

[英] 阿瑟·克拉克

出版时间

2018-09-14

ISBN

978753998349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通向群星的道路上,所有生命都在走向共同的归宿。

--------------------------------

外星人突然降临地球,用压倒性的科技接管了人类社会。战争、饥饿、疾病等一切灾难都被消除,世界变得过于平静。

但是,仍然有人对这诡异、颓废的平静感到不安。

外星人为什么不愿露面?

科技发达的他们,为什么要调查地球上的神秘学?

他们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没人意识到,随着远超人类想象的真相揭露,全人类的童年期将走向终结……

--------------------------------

◆《童年的终结》作者阿瑟•克拉克是“20世纪科幻三巨头”,和阿西莫夫、海因莱因齐名。

◆阿瑟•克拉克是美国科学与幻想作家协会“大师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克拉克被誉为“太空预言家”,成功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人类登月、地球通信卫星……

◆克拉克预言的太阳帆、太空电梯、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等科技正在变为现实。

◆克拉克书迷无数,从刘慈欣、特德•姜等科幻大师,到NASA宇航员、工程师等科技精英都是他的崇拜者。

◆《童年的终结》被《轨迹》杂志评为“永恒经典”第三位。

◆在《童年的终结》中,克拉克对外星人和生物进化作出了大胆幻想。

◆通向群星的道路上,所有生命都在走向共同的归宿。

--------------------------------

◆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作品,让我走上了成为科幻作家的道路。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特德•姜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拙劣的模仿。

——《三体》作者,刘慈欣

◆克拉克不仅受到科幻爱好者的敬重,同样也受到科学家们的爱戴,他几乎包揽了如今每一项适合他的奖项。

——科幻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瑟•克拉克凭借《童年的终结》,成为了用科幻小说阐释哲学观点的珍贵作家。

——《新世界科幻小说》

◆随着《童年的终结》的出版,克拉克的科幻文学创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瑟•克拉克是太空时代的预言家。

——《泰晤士报》

◆在阿瑟•克拉克诞辰100周年的今天,他仍然是毋庸置疑的科幻小说帝王。克拉克是一位能够提升你想象力的作家。

——《卫报》

阿瑟•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 1917-2008)

英国科幻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王,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一起并称为“20世纪科幻三巨头”。他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作品总销量突破1亿册,并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科 幻至高奖项。1986年,克拉克获得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大师奖。

克拉克曾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担任雷达技师,退役后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学士学位。同时,他也被称为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他针对太空技术作出的许多预测都成为了现实,他曾经预言过人体冷大脑记忆备份、地球通讯卫星、地震预防预测等尖端科技,地球静止轨道正是因为他而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克拉克的绝大多数作品属于“硬科幻”,以翔实精准的科技描述著称,并运用哲学的思考方式,探究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

(展开全部)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大地与超主
第二部分
/黄金时代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末日三部曲最后一部,我抱怨克拉克前半本书太过拖沓,线索太多,太过故弄玄虚。直到最后,当地球在别的作品中以相似的形式毁灭过千万遍,这里提供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类末日形态,难以想象会有这样的一条线,能把前面所有的碎片串起来,人类在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说这是完成,我只觉得彻底地悲伤。2018年的最后一本书,人类正式走向终结。“思想具有力量,而有的力量超过了思想本身。”“就好像整个星球在服丧,在哀悼不再可能的一切。”
开头不知所云,越看越精彩渐入佳境系列的顶级科幻小说之一。
我可以至少列举出刘慈欣《三体》《超新星纪元》、郝景芳《弦歌》、美剧《泰星来客》、特德姜《降临》等受其影响的作品。没办法,谁叫人家起步早呢。但有意思的是,克拉克的小说很疏,给读者留下了巨大想象空间——相比之下,国内作者以及美剧就太密了。我觉得科幻小说本来就该留下巨大想象空间。更有意思的是,克拉克对于畅想未来社会的文化形态倒是更加着力,而且很有《美妙新世界》的味道,但不是为了控制。超智似乎依靠思维统一、抹煞个性实现又让人感叹到底是出了一堆剑桥毕业却信奉共产主义并最终叛逃到苏联的国度的作品。退一万步来讲,克拉克笔下的高等文明对地球文明的限制也是软性的,不是如刘慈欣那样刚性的。从后殖民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又是一则西方文明窃取改造其他文明的孩子来延续自身的隐喻。
读完有一种淡淡的绝望,同样是科幻界的老头子,阿西莫夫告诉我们人类将主宰时空,主宰银河系,而克拉克说,别傻了,人类只是待宰的羔羊。任凭你们有再多的辉煌成就,最终都会失去自我走向毁灭。乌托邦不过是最后的惊鸿一瞥。甚至连地球都一起消失了。没有谁的人类灭绝会写到如此地步。有一种克苏鲁式的科幻感。那个超智慧主宰,它如此强大,却好似没有能被我们理解的目的。合上书,脑中总是浮现出杨八十年后回到地球,一个人弹着琴的场景。
9分 1太过狂放的想象。 2从接触开始人类所做的种种反抗行为到后来人类所有的动作都是笑话一般,我忽然感觉到一种巨大的疏离感:我不喜欢这样的宇宙图景。 3阿瑟克拉克小说的可读性比阿西莫夫强太多了,当初看遥远地球之歌的时候,翻译的文章都能让我感觉到只属于文字的那种优美。 4看来阿瑟克拉克的小说要慢慢完全补完了。
接触,守护,进化。
4.0 纯质纸
1950年代的科幻小说真是天马行空,没有固定范式,因此大多数科幻借住推理愿意的写作模式,开篇推出一个谜团,后续章节慢慢填坑。
可能是所有关于人类孤独状态的描绘中最极致的一种了。克拉克的宇宙观设定不光是在自己后续太空漫游等作品中一脉相承,更是跨世代地在文学、电影、游戏等更方面艺术作品和现实世界中被借鉴、致敬,不得不让人顶礼膜拜。
意识流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