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活的中国园林的封面

活的中国园林

唐克扬

出版时间

2021-09-30

ISBN

9787540248123

评分

★★★★★

标签

设计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里程碑文库」首部华语原创作品,万千粉丝翘首以盼,迟来的中国声音,不容错过的中国故事。《活的中国园林》是里程碑前三辑17本书中首部由本土“大家”写给大众读者的小书,回应了万千读者的关注与期待。

★清华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著名建筑师、策展人唐克扬教授十余年心血之作。本书缘起于作者2008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策划的“活的中国园林”展览,13年来,唐克扬一直在思索中国园林的当代命运,本书是作者10余年里对这一命题思索的结晶。

★追溯两千余年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从古典到当代,探讨一种人居文化的新生与转型。在本书中,作者不仅带我们回望历史上那些如星辰般耀眼的名园——上林苑、南越王宫苑、金谷园、辋川别业、艮岳、圆明园,还探讨了在近代城市化乃至全球化的浪潮下,园林向校园、公园、博物馆等形式的转型,以及建筑师们在其中所做的尝试。这是无数个“从废园到燕园”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值得细读。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样式,中国园林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似乎没有其他古典造境,能比它更真实、亲切、优雅,能让我们体认中国人的世界观,领略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可是,在时代狂澜席卷一切的巨变中,中国园林似乎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在转换为博物馆的过程中渐失了生活的本味儿。难道这就是中国园林最终的归宿吗?

在本书中,著名建筑师、策展人唐克扬将领我们踏上重寻中国园林之路。从那些早已湮灭的名园,到如今点缀于街头巷尾的亭阁,从文字层面的园林秘境到每天现实面对的环境议题,中国园林的想象力不囿于园墙之内,持久的生命力必也意味着强大的适应力。让我们在古典与当代的碰撞中,洞见“中国园林”所具有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引言 : 寻找 “ 活的中国园林 ”
1 那些逝去的名园
2 园林的死与生
3 发现苏州
4 园林:建筑还是风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形的、物质的,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安居的梦,纵然我们难以再像古人,动辄在城市或乡野建起富丽堂皇、幽静宜人的林园,但文化不死,只要天人合一的诉求仍在,我们即使在家中狭小的阳台,也能有一方属于自己的中国园林。
一本很好看的小书,处处灵光乍现。亮点如中国园林如何被“博物馆化”;文学附骨于物质的园林之中,幻化成想象的投射;摄影术的记录、早年建筑史研究者“测”、“绘”之于园林理解的视角转变;在当代园林作为被过度征用的设计工具,景观建筑学以园林之名重塑建筑学,化为应对当下复杂社会环境的人居实践。本书抛出了诸多问题,园林的本质早已因历史进程中附着的多重意义而无法回答,也在情理之中罢。
书中的配图都很不错,看完又想去苏州园林走走了。年少时不懂事,总觉得苏州人都不去园林的,每次朋友来苏州找我玩,都想我带她们去苏州园林,那时候觉得有啥好看的,现在觉得真的那时候太年轻啦!
行文比较散,除了公认园林的意趣,也统筹了园林到了现代的尴尬去处和精神遗失的各种不甘,前半部份干货更多,引用的各路言语比本书更有价值。
D18,最后一日。园林这么美,该多来点图才对。
可以说作者是博雅的,旁征博引,运用自如,像是与一个园林人的漫谈。但是我还是很难界定什么是活的中国园林,此书也未给出答案。在复古和求新之间的徘徊,而园林其物质性是变化的,如此一来使得园林更加复杂,是一个时间,空间,现实,想象多维度的事物,如何继承园林还其路漫漫。
一本非常好的园林变迁史,随着社会的变迁,赋予其的意义也各不相同。无论是已经消失的,还是继续“存在”的,它们都是同一个主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座城市的营造。
好看。
园林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环境和当时之人的特点,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气韵。在本书里,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访各式园林,回顾曾经有过辉煌一面的园林历史,通过展览设计复活园林风貌,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代,活的园林应该是什么样子?里面还提到广州和东莞的园林意象,颇有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