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维多利亚女王的封面

维多利亚女王

[英] 露西·沃斯利

出版时间

2019-10-01

ISBN

978754025431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未读·思想家 | 女王日记中改变历史的24个人生节点

她定义了一个时代,却用尽一生定义自己。

英国历史皇家宫殿首席策展人、BBC历史人气主持露西·沃斯利倾情之作

【内容简介】

◆ 本书分为24个章节,用关键的24天巧妙地勾勒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出生、加冕、婚礼、第一个 孩子的出生、丧夫、登基六十周年钻禧庆典,与此同时,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对应着辉格党政府的垮台、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克里米亚战争……在维多利亚女王的人生日历上,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这位让英国空前繁荣兴盛的君主,以及她所处的时代。

◆ 以维多利亚女王的日记、书信等原始资料为依据,从微小的细节入手,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壮阔的社会图景。更有南丁格尔、门德尔松、狄更斯、马克·吐温等人的身影,作为那个时代的目击者,他们记录了自己的见闻,向我们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人物群像。

◆ 既是大英帝国的君主,也是任性的女儿,称职的妻子,沉默的寡妇……维多利亚女王如何在年少时急切地挣脱母亲的束缚?如何面对九次生育带来的沉重负担?如何在经历丧夫之痛后找回更加笃定的自己?这位女性君主数十年的统治,以一种不易觉察的方式,改变了其他女性的境遇。

【编辑推荐】

◆ 别具特色的写作方式。通过仅仅24天,写完维多利亚女王跨越82年的人生,在历史人物传记中很有特色。无论是君主制、殖民扩张等政治问题,还是女性生育负担等社会问题,观点有理有据,一针见血,其间穿插着英式冷幽默,亦庄亦谐,引人入胜。

◆ 历史严谨性。从日记、书信等原始资料入手,详细可靠。作者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尤其注重辨别历史资料的真实性,采取中立的态度,对希望了解英国历史和君主制的读者来说,很有参考价值。

◆ 文学趣味性。整体上有很强的故事性和画面感,运用悬念和伏笔,情节跌宕起伏。亦不乏细腻的心理描写,让历史人物充满“人情味”。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带给读者如小说一般的阅读体验。

【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作者巧妙地选择了细节和每一个关键时刻,用极具活力的文字,带着我们走在维多利亚的人生日历上。 ——《泰晤士报》

犀利的见解,深沉的共情,生动地写出了这位统治英国64年的女性……作者对历史资料有极好的把握,加之优雅的文风,对任何一个对英国君主制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不容错过。——《出版人周刊》

目录
引言
第一部 任性的女儿
1 双重婚礼:邱宫,1818年7月11日
2 诞生:肯辛顿宫,1819年5月24日
3 湿脚理论:锡德茅斯,1820年1月23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老年的女王太酷了,不再做一个乖乖女王。
当我逃避学习的时候我连传记都看
平凡的女性,不凡的女王。尽管作者对阿尔伯特对维多利亚的影响持负面态度,但是不可否认这一段坚贞不渝的感情还是很让人动容啊。作者和译者文笔都很好,读来比较舒服。
这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特别推荐。作者露西·沃斯利,经常看欧洲史纪录片的朋友对她肯定不会陌生。这本维多利亚女王的传记视角独特(区别于斯特里奇的男性视角),从女王自己的日记出发,挑选了她24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来反观女王的一生。传记最大特色,是从“女性视角”还原了一个全面的阿尔伯特亲王:他不是什么完美丈夫和童话王子,正相反,他曾通过生育和pua来控制维多利亚,为自己获取政治权力铺路。作者也提出了尖锐的论断——为什么传统历史学家都推崇阿尔伯特?因为他们首先是男人,其次是历史学家,所以他们更喜欢阿尔伯特身上的特质,而非维多利亚的。无论是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合二为一,或许才能还原一位历史人物的全部。喜欢书中所说:维多利亚只有在成了寡妇之后,才真正拥有了绝对的自由。
这本书算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大部头传记,非常多的细节来自女王的日记(如果看过我之前做的节目就知道女王特别喜欢写日记)更多的故事都是她的私人生活,体现他作为女人妻子母亲的一面,而并非她君王的一面。如果对她特别的感兴趣,可以读一下。如果想要找到更多大英帝国如何走向强大内容就没有了。
维多利亚时期的作者写的好多书勾起了我了解位女王的欲望。读这本书前,维多利亚女王在神坛。读完后,她变成了芸芸众生的一个。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多角度描写一件事情,虽然很多地方让我有断层的感觉,但实际上就是证明人的多面性呀!一个人不可能了解另一个的全部!
如果有配图就更好了
挺好看的。走马观花看完的女王一生。
从生活化的角度去认识这位伟大的女王。书的排版字太小不便于阅读,翻译有代词指示不清的地方,有错别字。
少了政治部分。八分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