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臆解》成稿于1985年初,是年3月中华书局取走手稿,1988年3月出版繁体横排单行本,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书名下标以波浪线。
此书缘于先生1978年底归国后,闻有马王堆出土《老子》帛书本,遂亟求而读之,继而就平生所学而解之。
2006年收入《徐梵澄文集》第一卷中,是为简体本也。此两版本,《老子》各章皆接排,且目录中不出章标题。
今参考前两版本,出版繁体横排单行本,不加任何下划线,各章都另起页且上目录。
当代著名学者刘小枫在对本书的书评《圣人的虚静》中写道:《老子臆解》由校诂文字和“臆解”义理两部分构成,以后者为主。与其说《老子臆解》是《老子》校释方面的新成就,不如说是一个值得认真阅读的哲学事件。
徐梵澄(1909-2000):精通梵文,一位被低估的学术大师。 年轻时游学于鲁迅门下,一生践行先生的“精神事业”;
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
回国后寄寓上海,受鲁迅之嘱系统地翻译尼采著作;
1945年赴印度,先后任教于泰戈尔国际大学和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8年底回国,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种古今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 在诗歌、书画、文艺鉴赏上造诣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