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美国底层的封面

美国底层

[美]克里斯·阿纳德

出版时间

2021-03-31

ISBN

9787540459130

评分

★★★★★

标签

社会

书籍介绍
在繁华与贫困交织的美国画卷中,《美国底层》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窥见了被主流社会忽视的角落。这里,人们在逆境中寻找生活的意义,通过团结和坚韧抵抗困难。无论是挣扎于毒品问题的社会边缘人物,还是坚守家乡土地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社会的进步不仅在于经济的增长,更在于每一个个体尊严的保障和努力的尊重。这本书邀请我们放慢脚步,倾听那些被忽视的声音,理解在看似遗忘之地书写的生活史诗。
作者简介
Chris Arnade, 身兼自由作家与摄影师双重身份,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获取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华尔街,作为交易员工作长达二十年,直至2012年离开布朗克斯区。他的文学处女作《美国底层》正是在这样的生活转变后诞生。此外,译者许楠亦值得一提,她是单向街公益基金会的创始人,并发起了“水手计划”。
推荐理由
《美国底层》一书深入剖析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通过描绘麦当劳作为社区核心的故事,以及毒品问题对边缘人群的影响,引导读者反思教育、经济机会与社会包容性的关系。作者在记录吸毒成瘾、贫困和伤痛的同时,强调改变国家需要倾听个体的声音和珍视难以量化的价值,如社区的联结和人们的尊严。这本书不仅适合那些关注社会公平、城市衰落以及个人奋斗故事的读者,也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反思,提醒他们应更多地理解和考虑“后排人”的价值观。
适合哪些人读
对美国社会结构、种族问题以及社区变迁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教育公平、经济机会和社会包容性议题的研究者或政策制定者
希望深入理解底层人民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人文关怀者
寻求多元视角来认识国家发展与个体命运关联的思考者。
书籍脑图
目录
作者按
序言
第一章 如果你想了解美国,请来麦当劳
第二章 毒品
第三章 上帝填补了我内心的空洞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就像美国记者在孟买的贫民窟采访8年写了《地下城》,克里斯·阿纳德在纽约的亨茨波因特区(一半人口生活在联邦贫困线以下)做采访,拿去所谓的白左滤镜,写成了《美国底层》,由许楠姐翻译成中文版。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听说“前排人”和“后排人”这个概念,很好理解,想想一个班级的同学,总有表现好的受到老师认可,也有所谓的“落后分子”,可这种标准是学校制定的单一标准,落后分子不乏天才和善良的小孩。用于社会学研究,后排人不过是不能符合前排人制定规则的群体,而主流的普适规则——GDP增长是衡量人类繁荣的标准,通过好的教育获得物质财富。可我们从未停下来思考,这些标准是谁在建立,真的是每个人想要的吗?后排人的价值观真的一文不值吗?
如果你想了解美国底层,请来麦当劳。由于没有稳定的住所,他们需要干净的水,需要给手机充电,以及免费的无线网络。麦当劳提供了这些东西,而且还有便宜好吃的食物。他们的一天是在麦当劳里开始的。通常是在中午左右在洗手间里洗漱,有时注射一针毒品,因为洗手间里没有镜子,他们会在停车场的汽车后视镜前化妆,然后找张桌子待几个小时,躲避室外的炎热或严寒。在麦当劳,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在这里,可以暂时逃离街头动荡不安的混乱生活,可以像所有人一样重新融入群体之中。问他们为什么不去盈利机构或者公园,答案无外乎两种:“那是什么地方?”或者“他们总是教育你该怎么做”。非盈利机构有很多关于行为的规矩和说教,还会对你进行无声或有声的指责。“我们的国家”已经分化成两个世界……
非常棒。比怜悯和拯救更重要的是理解,理解在所有的主流叙事中被抛下的人和那个世界。
「对他们而言,拒绝、挫折和屈辱已是家常便饭。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要被迫接受自己低人一等的残酷现实……如果他们失败了,没能命中极低的成功率,就会被告知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错。他们错在懒惰、愚蠢,或者未能达到外界的要求。当他们因为处处碰壁而选择了最容易的那条路时,他们却被说成道德软弱、目无法律或者愚蠢。」
我需要看这种书,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说实话比较失望,能看出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的关心和善意,但是从内容来说比较浅,想到哪里写到那里的感觉,既缺少社会学的深度又好像没有感受到让人震撼的文字的力量,对比读比《扫地出门》时的感觉仿佛只是吃了一道开胃菜就结束了。
美国的底层人,黑人,白人,其他如难民。 基本上是这20/30年,随着国际化,丢失工作变得居无定所,毒品问题又恶化了问题。 稳定的工作和现金流,是可靠生活的前提。 这些人在明知居住地没有工作机会的前提下,可能因为不敢或者更熟悉现在环境,而不愿离开,而只能陷入恶性循环。 还是芒格老爷子的话,要去有鱼的地方钓鱼。
最大的感受是经济移民的概念,后排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搬家,无奈而真实。 作者对美国社会底层现状进行记录,充满感慨。
很简短的一本书,同时很有力,但这种力量并非蛮横地闯入或者颐指气使。作者愿意真正走进不同的社区,愿意坐下来,不论是在麦当劳还是在街边的台阶上,和人们沟通交流。 “多数人不要钱,即使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多数人只是想坐下来跟一个不打算挽救他们,不会责骂他们,也不会看不起他们的人聊聊。” 看到有的评论指责作者仍旧抱有上层白人的视角,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他就是那种身份,要求一个人完全剥离和抛弃自己几十年来的身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认为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意识到了自己身处茧房,并且愿意正视自己与他人的处境。
穷人和富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存在机理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