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重生手记(插图修订本)的封面

重生手记(插图修订本)

凌志军

出版时间

2016-06-01

ISBN

978754047499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这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

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真的没有生路了吗?

外科、内科、中医、“太医”,分别给出了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案。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做化疗?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该不该使用特效药?该把性命托付给谁?

他调整心态,积极搜集诊疗信息,甄别真伪。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得失,也观察病友的成败,最终选择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九年了,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健康。

他真切地认识到,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凌志军: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他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出版9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3年出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9年来先后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

(展开全部)

目录
修订本前言/001
前言/003
第一章 别让医生吓死你
在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所有恐惧中,没有什么比预知死期将至更加恐怖了。我可以选择去医院切开脑袋,也可以选择待在家里。这可真应了癌症患者圈子里流传的一句话:治,是找死;不治,是等死。
死到临头的感觉 /00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之前听同事语重心长地讲过,在我们的医疗体制下,大病就医是很非常难的。 之前都当故事在听,不懂背后的含义。 一般有这样经历的人,不见得还有心情记录。有心情记录的人,不一定有这样的洞察。 能看到这样一位作家,把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记录下来,才懂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故意味着什么。 这些年确实见识过,有没有门道去看病,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完全不同的。 无奈之余,也只能感慨,医生和患者,各有各的难处,不见得是哪一方的错。 在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体制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思辨,保持开放,才能在“遇到生命困境时,对自己的命运有更多了解和把握”。 保持清醒,不要迷信权威。
微信读书 面对人生的苦难
买了一堆书准备修养时看,我先看地球之美,拿这本给我妈说她应该有兴趣,她翻了几页说这书很好,还说我分不清主次,应该先看这书。好吧…于是作为一名癌症患者,我马上翻阅了。心路历程一样一样的。其实作者的病情不算严重,可以说是虚惊一场,关键是理性判断、谨慎治疗,最终有了好的结局。书中大部分的观点我都比较赞同,求医治病的过程的艰难曲折我也有相同的感受。“看病最难的是病人必须调动全部智慧去辨别五花八门的信息、去伪存真,选择正确的治疗措施。而我面对的信息总是不能相互印证,甚至完全对立,叫人左右为难。”“正确的治疗方向可能比具体的治疗时机还重要”“1/3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1/3是因过度治疗,1/3是真正因为疾病”等等…现在的我已放宽心、向死而生了,希望还处在被恐惧笼罩下的癌症家庭们可以看看这书,汲取力量。
“用理性夺回生命的典范” 如果不能夺回,提高一下生存质量,也是巨大财富
对医患关系的描述心有戚戚,对自愈经验分享也有参考意义,疾病最终靠自愈,不只是手术和吃药才是治疗,食物、运动、睡眠、阳光、好心情,以及爱与希望,一样是治疗。
简直说我所想,就诊经历比我复杂。 其实病人是没有中西医之见的,但科室林立、门派之见、医生的傲慢,都让病人硬生生多出就诊的难度。
文笔好。但作者战胜癌症的因素包括信息优势、有能支持的家人和经济实力、智慧和良好的心态,以及好运气。
在微信读书上读完的一本书,癌友推荐。
心绪复杂的一本书。 有兴趣读也是因为周遭的变化。 一位00后的医生朋友,发现了淋巴癌,这是我第一次觉得癌症可以这么近。 而随后认识了一位28岁的朋友,晚期淋巴癌。截止目前,已经历十次化疗,但心态非常好。 默默的惊讶,默默的叹息。 所以这是我看到这本书并且有兴趣看下去的一个根本原因。 看完的整体感受当然不会那么深。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确实有带来一些审视生活和自我,包括对疾病心态上的变化。 文字平实,更偏直抒胸臆。 所以更多的是作者本身这个经历赋予了这本书别样的一些感受和可能相对更可信一点的相关价值
“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书中许多沉重的东西,没有走到死亡面前的时候,普通读者不可能感同身受。但那些诚挚的经验分享,一定会帮到很多深处绝望中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