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病隙碎笔的封面

病隙碎笔

史铁生

出版时间

2017-11-01

ISBN

978754048343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散文《病隙碎笔》,是他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这部作品是他从身患尿毒症、接受透析开始,以四年时间写成,被誉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是“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

在书中,史铁生从生命的困惑与痛苦出发,对所处的世界和时代进行审视,对人生意义和精神寄托不断追问。全书分为六个部分,243则,用生动优美而通俗的语言,探索我们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灵、向上的精神……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在史铁生幽默旷达的行文中,他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启迪人们重新寻获爱与信心。

史铁生

☆ 1951年1月4日,北京人,当代小说家、文学家。

☆ 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

☆ 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

☆ 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

☆ 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至透析。

此后又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

☆ 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因突发脑出血去世。

其作品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用户评论
看这本书的起因是好奇作者的心路历程,看完后反而觉得自己才是该写出来的人,因为我才是“有病”的那个人。对比今昔,无论是疫情,还是突如其来的灾祸,但我们需要的不是惧怕,而是珍惜和更加平和的看待眼前的一切,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碎笔却绕不开生死爱欲两大人生命题。闲谈的轻简比长篇大论舒服多了,也没说教的爹味。史铁生看淡了很多事的原委,世界归根结底都在往复杂探索,作家也得“屈尊”往鱼缸游,这就是宿命。
是补标。我记得我初三时的午休在窗边读它。 读这本书的起因:焦虑
人因为残缺而试图用爱去填满,然而人永远也不可能完美,所以这个追寻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历史可由后人在未来的白昼中去考证,写作却是鲜活的生命在眼前的黑夜中问路”;“依史铁生和我的经验看,用自我委屈酿制自我感动,那不会有别的结果,那只能是自我囚禁、自我戕害”;“他想要一棵树的影子,要不到手。他想要母亲永不离开,却遭到断喝。他希望众人都对他喝彩,但众人视他为一粒尘埃。”
读得很累,一会儿深有同感,一会儿又被绕晕
里面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论述,我吃的亏怎么还是占别人的福了?坦白来讲,虽然我并不能否认这本书得到的任何成就,但我确实不是一个太能享受通篇都是自我论述的的文字,时代不一样了,即使产生了代入感,也是有时差的,于是我没有强迫自己看完,大概也不会再看,好在没有必须看完的习惯。自我论述其实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死水回流的闭环。
深刻,旷达,洞见,幽默,谦逊,广阔,批判,独立,迷人的思考。
尴尬和不尴尬都是一种能力。寻找和放弃与找到了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爱愿w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