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此非日记的封面

此非日记

[英] 齐格蒙·鲍曼

出版时间

2013-04-01

ISBN

9787540764708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收入的是齐格蒙·鲍曼于2011-2012年里写下的日记式随笔,他在文中对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中民主、自由、信仰等理念所遭遇的困境作了清晰而深刻的阐述,指出它们未来衍变的可能性方向,同时他也对西方政治现实、社会学家的人文立场作了独到而令人深省的评论。

齐格蒙·鲍曼(1926-),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社会家与哲学家之一,英国当代杰出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说,“他(齐格蒙)用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立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1968年离开波兰,1969-1971年在特拉维夫和海法大学任教,后前往英国,任利兹大学终身教授。主要著作有《阐释学与社会科学》(1987)、《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现代性与矛盾》(1991)、《后现代性其不满》(1997)、《全球化:人类后果》(1998)。

目录
2010年9月
写日记有无意义
大战风车的作用
虚拟的永恒
文字的耕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思想挺深邃的~
开篇很吸引人,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及鲍曼晚年最喜欢读的是萨拉马戈。
读不懂啊那时候
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想要創造美麗的花園。今天,人們只關心裝滿自己的狩獵包,不在乎獵場的剩餘供應。社會歷史學家把這個轉變稱為個體化,政客將它包裝為去管制。和以前的烏托邦不一樣,獵人的烏托邦不會給生活注入任何真實的或虛假的意義。它只服務於這樣一個目的:把關於生活意義的問題趕出人們的腦袋。在這裡,我們面對的是兩種相互補充的烏托邦:一是關於自由市場的奇妙復原力的烏托邦,二是關於技術修正的無限能力的烏托邦。它們都支持無政府主義。它們設想了一個有權利但沒有義務,並且最重要的是,沒有統治者的世界。它們反對一切計劃,反對一切延遲滿足,反對為未來利益做出犧牲。此處想象的這個世界的自發性使一切關於未來的考慮都變得無意義,唯一值得考慮的,是怎樣擺脫一切關於未來的考慮,並因此得以在什麼也不必考慮的情況下行動。
比上一本翻译好一些,通顺了不少,但依然难逃晦涩。内容上对我来讲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个别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的错字过于明显,三星半。
因为一句话激情下单买的书: “我相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当做无意识自传的零细碎片,不管他们有多无意,或许也正是他们的无意,它们比任何付诸纸笔有关生活最详细的描述都要更真诚或者真实。”
12英文。译得还行,写得不行。只要意识到日记以后要出版,这日记就写不好的。话说回来,人本来说好了“此非日记”……
社会观察记录。
简而言之,人类就是制造秩序的动物。当他们赋予事物以秩序时(这是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做的事),人类是在忙着控制不可知事件的可能性:使得某些事发生的可能性要比没有这种努力更大一些,与此同时减少甚至更希望杜绝其他事情的发生。如果他们成功了,他们就对事物“进行了有效控制”,他们将不会再受惊、再感到无知,被逼迫去临时防范事情不朝他们喜欢和他们想做的事情去发展。 反过来,处于“掌控状态”就需要成为唯一的“自由行动者”,能够做出选择和改变他们的想法,同时将其他所有的潜在因素简化为重复既定的线路,重演既定的行为——从本质上说,就是成为行动的客体(目标、承受者)身份,而不是主体(推动者和设计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