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小宇宙的封面

小宇宙

[美] 林恩•马古利斯

出版时间

2016-12-31

ISBN

9787540779351

评分

★★★★★
书籍介绍

提到“进化”,你的脑中是否浮现出猿猴转变成人,或是鱼长出脚爬上陆地的画面?其

实,我们都看错了演化舞台上的主角。细菌,才是主宰地球生命进化的关键。

马古利斯在本书中,将前所未有的演化思维呈现在我们面前:动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竟然曾经是独立生存的细菌?单细胞生物间互相捕食的过程,也许是多细胞结构的起源,甚至形成了复杂的动物,例如人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本书是回顾生命进化的时光机,带领我们回到创世之初,看充满岩浆的炙热的不毛大地,

如何冷却成浩瀚的原始海洋;而最早的无生命物质,又如何生成有秩序的生命结构?《小宇宙:细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让我们看见细菌如何引领地球的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微生物到我们。

我们是怎样的一种生灵?从细菌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我们会得到新的答案。

《小宇宙:细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不仅首次从细菌的角度描绘了波澜壮阔的进化历程,更以丰富的例证与有力的说明,继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后,进一步将自诩为万物主宰的人类拉下了进化的神坛。

以为凭借高度的智能与堪比造物主的创造能力称霸了地球的人类,或许不过是小小细菌的殖民地。本书通过对生物进化史的全新解读,为我们提供了审视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地位的新视角。

林恩•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1938—2011),出生于芝加哥,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和科普作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博士,曾任波士顿大学生物学教授,现任马萨诸塞大学荣誉教授、美国航空航天总署行星生物计划共同主持人。她以研究真核生物的进化备受推崇,是现今生物学界普遍接受的“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建构者,此学说解释了细胞中某些胞器,如线粒体的由来。马古利斯发表过上百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十余本,曾获选美国国家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并在2000年获颁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多里昂•萨根(Dorion Sagan),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与马古利斯之子,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出版著作20余部。他擅长以优美的文笔描摹科学理论与观点,写作主题围绕着生物学、科学哲学与人类文化,作品被译为13种语言。萨根与纽约大学生物系教授沃克(Tyler Volk)的合著《死亡与性...

(展开全部)

目录
作者序 您是“智人”或“蠢人”?
前言 生命的小宇宙
第1 章 大爆炸之后
第2 章 太初浑汤
第3 章 自然的语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为什么才7分,在我读生物进化的著作里面,很让人想读下去,文字也很有趣。还有一半就读完了,先五星预定~
微生物学科普 初版是纽约1986年《Four Billion Years of Microbial Evolution Microcosmos》 其他译本也有名为《演化之舞》的 林恩.马古利斯(1938-2011)是美国生物学家 内共生理论的发起人 书中对此也有详尽的叙述 第一次接触这个非常震撼 我们的细胞甚至脑神经细胞都是微生物进化而来 至于书末尾两章盖亚假说和对未来的想象不完全属于科普范畴 跟作者的个人立场可能有关 翻译也不错 科技类的书能这样通顺不多
不太好读
1.30亿年前浮游在原始海洋中呼吸氧气的细菌,现在就以线粒体的形态生存于我们体内!2.我们体内氢的比例比其他任何元素都多,它主要以水的形式存在,我们含氢的身体,其实就是含氢的宇宙镜像。3.人类每条染色体拉长会有1米长的DNA,人类每个细胞有46条染色体,统统拉开就有46米长的DNA。而一个人身上大约有1012个细胞,所以每个人身上所有的染色体,头尾相连相当于460亿千米长,而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只有38万千米。4.真菌是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它们有些可以生活在强酸中,有的则能在极度缺氮的环境下存活。5.铱是地球上的稀有元素,但在陨石上却常常可以找到它。铱在白垩纪晚期的沉积物中,含量非常丰富。6.“化石教训”警告我们,物种在灭绝前夕通常都会繁殖过盛。
足够震撼! 我们的身体是由1万亿个动物细胞和另外10万亿个细菌细胞(可能还有相应数量的病毒等微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换句话说,我们何尝不是微生物的培养基。 微生物不只是生命的基石,同时也不可或缺地存在于今日地球上任何已知生命结构中。从草履虫到人类,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组成的复杂而微妙的集合体。 在某种意义上,生存的本质就是一种记忆——以物质的形式将过往保存于今。借着生殖复制,生命为了未来而结合过去的记忆并记录信息。 只有可重复,可复制,同时保证一定的灵活性,有机分子才能跨越漫长的地质年代,将与环境互作的特性保持到现在。换句话说,是时间矢量选择了重复和复制,Reset,如果时间可倒流,重复和复制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选读了最后一章
合理怀疑尼克兰德和哈拉维都是抄她点子的(这两也确实引马古利斯),尤其是最后一章(打五星的理由),前面讲了许久的微宇宙相关的各种科学话题(比较重要的是和史蒂芬古尔德一样强调细菌在生命史中的关键性,在某种意义上,整个复杂生命以至于信息革命都不过是细菌们微宇宙的内在潜能的现实化),突然就一转演化加速,盖娅其实是行星级神经网络,人机共生学之类的理论虚构,这种图景甚至挺有宇宙主义的味道——提到为了规避太阳爆炸,生命可能只能通过灭绝,竞争,扩展和共生等生存手段融入某种逃逸出太阳系的超宇宙(supercosm),而且无论如何,人类都会最多是这一过程的过渡产物。Lovelock可能是受此启发才写了《新星世》吧。马古利斯对宇宙探索的兴趣也让我想起她更著名的丈夫卡尔萨根,一切都是星尘和微宇宙的复合体
科普+科幻+随笔的融合,介绍了许多有趣的知识,主体观点是大名鼎鼎的共生理论
地球生命的出现源自于一个有一个的偶然,这偶然却是遵循这宇宙的规则,充满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孕育出了生命,人类与其他的生命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细菌祖先由侵略转变为共存而产生真核细胞经过无数代进化的后代,人类的未来应该学会与地球上的生命合作,像细菌祖先一样,才能无限的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