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封面

我在霞村的时候

丁玲

出版时间

1999-01-01

ISBN

9787541976643

评分

★★★★★
书籍介绍

写于1941年初,发表于同年6月的《中国文化》第3卷第1期,后收入1944年桂林远方书店出版的同名小说集。

作品塑造的是一个在遭受日寇凌辱后又忍受着灵与肉的双重折磨而做着地下形态的抗日工作的乡村青年女子的形象。特殊题材的择选以及作者对于主人公寄予的深切同情和敬意,表明了作者的思想胆识和艺术创新方面的追求,尽管对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基本上是从侧面进行的。然而女性作家特有的观照视角,用作者的话来说作品提出来的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问题”(《丁玲谈自己的创作》),仍然使得作品具有深沉感人的力量。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1918年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次年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1922年初赴上海,曾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1923年经瞿秋白等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次年夏转赴北京,曾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1927年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梦珂》于同年年底发表于《小说月报》,不久又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28年10月,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1929年冬,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很有意思的一个视角。
在四十年代就能为慰安妇发声的丁玲,不能不说是了不起的,毕竟敌我双方的迫害,也是个敏感话题。
鲜明时代烙印。。。
特意起名为贞 是多么讽刺。什么是贞 那些背后指指点点 庆幸遭遇不在自己身上的女人才是最肮脏的。贞贞最痛苦的 不仅是那种不幸的遭遇 更是这些流言蜚语 歧视侮辱 和 假如当时…的后悔与幻想 以及众人对她的“不懂事”的指责。贞贞不是抗日英雄 不想像电影里那样和鬼子同归于尽 她只想活下去 用新的方式。丁玲三观超乎意料的正 虽然年代不同了 但很多问题的本质没有改变 我也同样身在其中 也许一生。
承接评一,随便写出的结构也经得起文学批评方法的拆解,光明的尾巴是反讽的加强,视点的叙事学问题,女性与身体问题,革命与隐喻问题。丁玲这部作品与《在医院中》的确值得关注。
不喜欢丁玲的文笔,但感激她写出了女性的悲苦和生命力。
比莎菲女士的日记好看
语言还不错
于是,如王德威所言,霞村成为“各种左右女性前途的权力交锋场所。”这困扰着我,困扰着贞贞,也困扰着丁玲。
一声叹息,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