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生命之歌的封面

生命之歌

[德] 赫尔曼·黑塞

出版时间

2016-04-01

ISBN

9787542638922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愈发紧密,生命科学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面对这些变革,我们不禁要问:科技与生命之间如何平衡?人工智能能否拥有真正的情感与意识?家庭关系在科技时代将如何演变?《生命之歌》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这些问题的窗口,让我们在阅读中反思,在故事中寻找答案。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1877年出生于南德小镇卡尔夫。他因神经衰弱而辍学,但复学后仍未能完成正规教育。黑塞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闻名于世,1946年荣获歌德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在纳粹独裁时代成为德国知识分子的道德良心,享年85岁。黑塞的作品深入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真谛,深受读者喜爱。
推荐理由
《生命之歌》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探讨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家庭情感等多重主题,揭示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生命的深远影响。书中不仅展现了科学与人文的交织,还深刻地探讨了生命、死亡和未来的哲学问题。对于对科技发展、生命科学、家庭关系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佳作。
适合哪些人读
对科技发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感兴趣的读者
对家庭关系、人性探讨感兴趣的读者
追求知识、热爱哲学思考的读者
以及对未来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
书籍脑图
目录
黑塞的生平与《生命之歌》/代译序
黑塞主要作品表
黑塞年谱
主要人物表
生命之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希望生命是充满阳光温暖的,踏实而负责的
读这本要比《在轮下》更亲切,或许是经历过像汉斯一样与学习的挣扎,不太想回顾那样的日子(大概是我还没想好怎么化解)。《生命之歌》里的痛苦是最近真切体会到,并从中得到很多启发的,来自身体病痛和所谓“孤独病”的一些思考。这本书太多地方写到心里,也有很多感慨是相似的,所以我在想,也许所有的真理都是殊途同归,也许从痛苦和孤独,从和自我和周遭的对抗中解脱出来的不二法门就是慢慢放下自己,去爱更广远的东西。黑塞打动我的地方就是,不任由自己迷失在黑暗和苦难中,在不幸发生之后,依然对人心中的神性深信不疑。“命运不好,生活是既凄惨而又冷酷,自然中并不存在着善良和理性。然而,被偶然所捉弄的人与人之间却存在着善良和理性。尽管时间很短暂,我们也比自然和命运还要坚强。因为我们在必要时可以互相接近,互相爱慕,互相安慰。”
如果我的外在命运和所有的人一样,是无可避免的且由神所安排的,那么我的内在命运就是由我自己所造成的。我所得到的乐趣和苦恼,我想是应由我个人负责的。……还有对老人和青年的看法,生而已老,实在太悲哀了
觉得黑塞的文学应该算狂飙突进主义: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美好青年渴望爱和美,体验死亡和生命。感觉真本书像是黑塞作品的过渡,有早期的那种维特式的忧愁哀伤和宁静,也有了荒原狼式的分裂,痛苦和深邃的哲学式的思考
所有人的悲剧在于不坦白和不自爱。
黑塞《生命之歌》。看完总觉得没有黑塞后期作品那么有分量。他想歌颂一个宏伟的主题,却选择了一个无法承载厚重感的事情。有一些配不上。
青春不过是个欺骗的,完全是写在报纸和书上的欺骗。什么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简直可笑至极!老人经常给予我幸福的印象。青春是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光。比如说自杀吧,上了年纪的人几乎不会有这样的念头。
孤独者追求幸福的悲怆心曲
本来想打3星,但是因为夏夜里六人构成的“永不磨灭的绘画”多加一星
“人无法简单走过人生,无法轻易与人擦肩而过,无法爱憎分明,单纯崇敬或鄙视,外在命定的一切不可改变,不受偶然左右的内在命运却真切地操持在自己手中。”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