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的封面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王汎森

出版时间

2018-03-31

ISBN

9787542661081

评分

★★★★★

标签

近代史

书籍介绍
在风云变幻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思想激烈碰撞,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和文化认同的深刻反思。《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引领我们穿越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揭示了那些在幕后推动社会进步的智慧火花。
作者简介
王汎森,1958年出生,是一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并且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特聘研究员。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明清至中国近代的思想史和学术史方面。他有多部知名作品,如《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等,这些作品深入探讨了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历史演变和重要人物的影响。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以及《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推荐理由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一书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复杂多样的思想潮流和学术发展,通过细致的历史考察,揭示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观念的交融与反思。它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思想世界,还探讨了这些思想如何影响并塑造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对于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哲学以及社会转型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和理解近代中国思想脉络的指南。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兴趣的历史爱好者
希望了解近代中国思想家如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理论贡献的学者
对学术社群形成和知识分子角色转变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
对于跨文化对话与本土知识创新有研究需求的文化研究者
以及任何想要理解中国如何在传统与变革中寻找自身定位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自序
引 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 第一编 旧典范的危机】
方东树与汉学的衰退
清季的社会政治与经典诠释——邵懿辰与《礼经通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19 世纪90 年代的中国天才成群地来,在这成群而来的学术人物中,有些是单打独斗,靠着本身的研究对学术界产生了广大的影响, 也有的除个人学术外,还留下制度性的遗业, 而至今仍在学术界维持其影响力的,前者可以陈寅恪为代表,而后者可以拿傅斯年为例。
很多不一样的细节和思想,发人深省。知道了清代人的考据热到底是为了什么。太谷学派真嗨。汪振铎Proto-Nazi是也。
支持男神,至于评价就看罗志田、葛兆光、王东杰诸位大牛的书评吧
非常好的书,记录了近代中国学术思想根基的缘起、发展以及消亡。陈寅恪拥有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是个伟大的人。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谱系》读毕,作者虽自谦不是有系统地写成的,但是陆续写完后,却自成一脉,且分成传统危机、转化进程、学术志业三个阶段。其间论述的虽说是某个人,以及他的勋业、转折和理想,足以呈现其灵魂,延续、同构的却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学术理想和命运。何为知识分子?《时代周刊》在两个假定的条件下曾这样地定义:第一,一个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他必须为追求观念而追求观念。第二,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批评他所在的社会而且反对现有的价值,乃是苏格拉底式的任务。而在本书最后从陈寅恪和傅斯年的交际来看,前者是靠本身的研究对学术界产生广大的影响,后者是除个人学术外,还留下制度性的遗业。微斯人,吾谁与归?
1.25读完。主要是学习论述的视角和方法,如对历史记忆、思想资源和概念工具的研究。以档案资料为基础,化西方史学方法于其中,铺展出平易近人的学术文字。
文章典范,“系谱”意识的意义不仅在于提炼中心问题,而且要为各种思想找到恰当的坐标,如观弈棋,从而呈现出复杂交错的历史面相。
引论可与贺照田的评述文章对读,视野与方法的意义大于观点和结论。
太详实了,钦佩。
2022第一本讀完的書,可能很多人要說我沒有見識了,但是我還是要說,這是我讀過最好的思想史著作。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