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日本之镜的封面

日本之镜

[荷] 伊恩·布鲁玛

出版时间

2018-03-31

ISBN

9787542662019

评分

★★★★★

标签

日本

书籍介绍

★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26)——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由内田康专文导读,以“亚文化”为关键词,梳理日本在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大量地吸收、模仿外来文化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精辟地点出日本文化静谧、沉稳,同时庸俗、下流的独特魅力。

★ 《日本之镜》对日本的神话传说、电影、戏剧、文学、艺术进行深刻又有趣的探讨,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极端且矛盾的文化特性。伊恩·布鲁玛以幽默风趣的文笔,带领读者窥见日本大众文化中色情、暴力、变性等元素背后,追求美及自我解放的意图。

★ 《日本之镜》聚焦于日本的流行文化,通过各类漫画、女扮男装的宝冢歌剧团、演艺圈的偶像明星,到黑帮、色情、家庭等各式电影,伊恩·布鲁玛都揭示隐藏其后的日本传统文化、民族性、社会氛围,以及自我认同,也解释了为何这些流行文化或励志向上,或怪诞荒唐,或血腥低俗,卻都能在商业及文化传播上異軍突起,取得成功。

★ 获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大英文非虚构”读者票选之书。

【内容简介】

强调礼节、秩序及仪式,温柔文雅、合群顺从的日本人,其大众文化中却处处糅合了极端病态的暴力与色情美学。以“家庭”为价值判断的核心,对“母亲”“父亲”形象的期望、幻想,造成日本人对性别的焦虑与矛盾。男性对“母性”的渴望、对女性力量的恐惧,以及对女性性欲的忧虑,通过谷崎润一郎、吉行淳之介、沟口健二、铃木清顺等人的作品展现无遗。而重视合群、强调集体的日本人,个人内心情感与自我主张在社会规范与社会期许面前毫无作用。群体和人际关系的束缚,造成在义理人情之前,道德、法律都需退让,进而说明日本人往往缺乏个人责任承担意识的民族性。

《日本之镜》通过对电影、戏剧、文学、艺术和神话传说鞭辟入里的分析,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这些两极又矛盾的文化特性,同时勾勒出日本人如何映照出自身的样貌。无论是黑泽明的电影、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文乐《忠臣藏》、宫本武藏的传说,或是黑帮片与家庭剧,伊恩·布鲁玛都信手拈来,幽默风趣地探索有如镜子般反射出现实的戏剧性幻想。他对日本大众文化中病态怪诞的行为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释,让读者能理解这个被迫温文尔雅的民族如何借由“人为”的风格化与仪式感,寻求压抑自我的解放。

【名家推荐】

本书列举了当代日本流行文化的怪象,从拥有庞大发行量和充斥荒诞暴力元素的色情漫画,到多愁善感的黑帮片和流浪者电影,无所不包。笔触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纽约时报》

文笔大胆,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日本之镜》融会了大量涉及两性的奇闻轶事,让人在读得津津有味之余,不免泛起阵阵不适感。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是从日本的神话展开论述,清楚何时应拉开幕布。

——《新政治家》

大开眼界……本书是对(日本人)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这两大问题的一项探索,既怪诞诡奇,又充满智慧……实在是妙笔生花。

——《每日电讯报》

《日本之镜》呈现了一名游客最想看见的真实日本,他应该把这本书放进行李袋中。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这本精彩绝伦的文化研究和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一样,用电影探索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但布鲁玛更进一步利用电视剧、漫画和黑白情色片强化他的分析……迷人的民族掠影。

——《卫报》

这本书精妙地解释了日本混合的国家体制和文化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柯克斯评论》

目录
导读 日本:有容乃大的“亚”文化与社会(内藤康)
新版序言
初版序言
第一章 神之镜
第二章 永恒的母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些论述有趣,但是仍然碎片化,日本依然作为西方视角下的矛盾存在。在西方强大的话语霸权下,碎片化不可避免。另,从大众文化扭曲的表征(镜像)中看到的是日本精神还是日本观众的趣味?
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了,而且总难免带着西方他者的眼光,不过应付基础的了解足矣,当然,作者也有自省意识,经常提示“此现象非日本独有”。有大量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分析,但是作家仍集中于谷崎润一郎、太宰治之类,导演仍集中于沟口健二、大岛渚、小津等人,文化视野稍嫌狭隘。提到的美少年文化及“取笑父亲”文化,突然觉得也可以解释《名侦探柯南》,柯南为什么一直被困在少年儿童的身体里,也许不乏“美少年”观念作祟,就像井原西鹤在《男色大鉴》里说:“少男和盆栽应该永远都不要长大”,而毛利小五郎总是一副没用的废柴样,大概也可以归因于日本文化中的“取笑父亲”潜流。
作者很厉害,对日本历史、文学、文化、电影作品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整本书读下来非常轻松,和以往经常读到的日本文化类书籍有所不同,本书对华道、茶道、歌舞伎、神道教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点提及较少,而描写了恋母情结、色情文学、卖身、同性恋、切腹、黑帮等“亚文化”。读后发现对日本人性格的理解依然是谜,并非非黑即白、非善即恶,就像作者说的镜中一样难触及、转瞬即逝。
大学时期看过金城出版社那版,非常喜欢,多年后从同事手里拿到书稿以为可以在自己手上出个新版,没想到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过审,又转给别社了…)以上是废话,总之内容有趣,虽然观点有附会成分值得商榷,但读来很有意思。
和零年比,这本的格局真的是小了很多啊,小到更像是日本风俗和黑帮影视作品观影指南。
作者通过他所身处的时代的影视作品以及少数文学作品来分析日本的国民性,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但终究是因为作者为局外人这一局限使我最终还是对书中的观点持保留态度的,不过这些观点也架起了我近一步了解异国文化的桥梁,故而值得一读。
西方人眼中矛盾的日本民族,作者大多选的是影视戏剧的例子,读着还挺有趣。以及虽然是四十年前的作品,基本结论现在看来倒也不过时。最大的败笔是书里的配图,不仅排版乱七八糟,连有没有图注也不统一,经常出现得莫名其妙。ps,在有关女性的幻想方面,大东亚地区还真是不分你我啊(。
读前一半觉得意思不大,很多现象并非日本独有,至少东亚都很像,而且作者从西方视角做出的很多价值判断让我有点生气。黑道一章非常精彩。日本人的两个极端其实是一个面上的东西。文笔也很好。
第一本mirror,大部分符合我对日本人的看法,但是关于亲子及权力关系的解读我认为还值得商榷。想到前段时间读的太宰治乱杀文,这么一想确实是个很出格的人,是这样吗?
怎么说呢,抛开萨义德那个视角看,纯理论式地解读这种怪诞与压抑,其实是很能给人审美享受的事。三岛是所有西方学者最喜欢的日本作家,恰恰是因为他写的是西方人心目中的日本,美需要用死亡来定格,如农神崇拜一般迅速凋谢的少年,以及提供一切的黑暗与混沌的母亲(即生殖的崇拜),但这究竟几分属实的确不好说。whatever,够inspiring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