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的封面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美] 玛乔丽·谢弗

出版时间

2019-03-01

ISBN

9787542666062

评分

★★★★★
书籍介绍
看似不起眼的胡椒,却是家家餐桌必备。在中世纪时,更是欧洲达官显贵们的最爱、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黑胡椒原产于印度,距离欧洲各港口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取之向来不易。商人们对其供应来源不遗余力的追寻,成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促成全球贸易的兴起,重新划定了世界经济版图。 以印度洋各岛屿为中心,玛乔丽·谢弗生动地描绘了胡椒传入欧洲、亚洲和美洲的故事。中国长期是胡椒的消费大国,郑和下西洋就曾多次造访胡椒港;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为寻找辛辣的香料,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贸易路线;亚齐国王为欧洲来客举办水中飨宴和斗象竞赛,极尽奢华;为控制胡椒贸易,英国与荷兰两家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在亚洲的几乎每一处港口展开竞争;较晚加入竞争的美国,靠胡椒贸易的利润充实了国库。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 ★ 一本有味道的世界史。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拓水上贸易线路。富饶东方奢华的飨宴和异域风情,吸引欧洲的冒险家九死一生、远渡重洋,沿途的企鹅、海龟、渡渡鸟,都成为他们的盘中餐。这场追寻财富的探险就像他们追寻的香料一样,辛辣、刺激。 ★ 一粒胡椒,窥探400年帝国扩张。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 ★ 跨学科、多角度,以胡椒为轴的知识串烧。中世纪时,胡椒被用来当嫁妆;王公贵族靠食物中香料味道的浓郁程度彰显地位;新加坡港的开建、*家股份公司的成立、耶鲁大学的建校,也都和胡椒贸易脱不了干系。散落全书的“冷”知识,为你带来惊喜不断的阅读体验。 玛乔丽·谢弗(Marjorie Shaffer)毕业于布朗大学,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生物学硕士学位。她目前是纽约大学医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科学作家和编辑,曾为《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大众科学》撰稿,并曾任路透社商业记者,入选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新闻班(Knight Science Journalism)成员。 ◎ 译者简介 顾淑馨,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硕士。曾任职台湾中国广播公司、联合报系及“美国在台协会”,并曾兼任淡江大学、政治大学及东吴大学讲师。目前专事翻译,已出版译作近四十种,主要有《乐在沟通》《与成功有约》《反挫》《大外交》(合译)等,近作有《会说才会赢》《谎言教父马多夫》《逆龄社会》等。
目录
第一章 初见胡椒
第二章 香料之王
第三章 灵药与信徒
第四章 披金戴银的亚洲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首先,书名应该叫西方视角的胡椒历史(财富、冒险和殖民)。 作者的确找出来很多史料做参考,但是总觉得缺乏出自作者本身的思考和加工。比起笼统的全球史,这样类型的历史书还是挺有意思的。
跟后浪的《棉花帝国》几乎同时推出,写法也颇为相近的一部译著。名为全球史,实际上是以胡椒为线索,聚焦西方各国围绕东南亚的胡椒产地进行殖民争夺的历史进程进行讲述。跟《棉花帝国》侧重社会经济史的视角相比,本书政治军事和物质文化生活层面的内容更多,而对于胡椒的全球经济网络的形成与变迁,则论述相对不足。整体而言,视角就国内读者而言尚属新颖,可读性较强,可以跟《棉花帝国》和《拉面》等新书共同对照阅读。
一道名为西方东南亚殖民的乱炖菜,以胡椒为卖点,吃到最后发现也就两粒儿,还是生的。乱炖又杂又碎,还有汤,嚼不出任何味道!
跟全球贸易没太大大联系,主要是英国、荷兰、美国、葡萄牙对于东南亚建立贸易局点的记录,不涉及胡椒在全球贸易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标题太大了
对17世纪以来的400年中,欧洲人在东南亚的贸易起因经过以及反思写了出来,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书,但是对了解这个时代和思考当时欧洲人的做法及其原因有一个入门的启示
比较笼统的梳理
好看!当博物史来读也精彩。“自然得天独厚的地方,却受到历史的诅咒。”
微信读书记录了我这本书阅读了1个小时...(感觉好少啊)其实是半个月,很多时间花在了读书之外,查资料和写笔记上了。整本书读下来,读书文档记录了超过6200字。超级棒的历史读书体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