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看见与被看见的封面

看见与被看见

何怀宏

出版时间

2020-07-30

ISBN

9787542666734

评分

★★★★★
书籍介绍

《看见与被看见》收录了一些另辟蹊径的史学文章,另辟蹊径,并不是说它们提供了新的历史研究方法,虽对于初入门径者,会有这样的所得;而真正有价值的在于,或多或少,这些文章都从“读一本书”入手,而得出“怎样读了一本书”以及“读出了什么”的体会,而这些所得,恰恰描绘出了思想史、文学史、学术史、艺术史、科学史等等背后的文化之问。

选摘:

《理想国》中有四个著名的隐喻:隐身人、高贵的谎言、洞穴之喻和厄洛斯传奇, 前两个涉及是否“被看见”和“让看见”,是感性的、具体的,后两个“看见”则是精神的、心灵的。

——何怀宏《看见与被看见》

我们沿着亚里士多德的这条思路,一方面要澄清快乐和行为目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理解快乐和德性之间的关系。

——陈嘉映《快了与至乐》

对不同的历史故事,历史研究的共性是:必须呈现出具有充分学术张力的细部研究。

——姚大力《“故事”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对晚清民国学术究竟如何评价?有关传统中国的文史研究,为何一定要把它叫“国学”时代,以及独立与自由的环境,对人文学者究竟意味着什么

——葛兆光《谛听余音 ———关于学术史、民国学术以及“国学”》

文明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没有足够的材料去总结;心智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进行这样的总结;语言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表达这样的总结。

——张汝伦《读书与人生》

晚明文人结社,固然与科举考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他们目光犀利,切磋学问的同时,更关注现实的政治问题,探寻解决之道。

——樊树志《文人结社与晚明文化生态》

爱因斯坦有着丰富的人生和伟大的成就,每一个关注爱因斯坦的人,眼中看出来的爱因斯坦很可能各不相同。

——江晓原《一个科学史研究者眼中的爱因斯坦》

有些问题未必会陷人类文明于困境,却是全人类每一分子都会有的困惑。

——张信刚《文明的地图:回顾与前瞻》

《书城》杂志创刊于1993年,秉持“营造读书氛围、倡导理性精神、推广深度阅读、传承经典文化”的办刊宗旨,以思想、文化、艺术为内容定位,涉及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经济、政法、科技等多个领域,希望弥补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思考局限,和读者一起分享思想之美、文化之美、视觉之美。

目录
何怀宏:看见与被看见——阅读《理想国》的一条思想主线
何怀宏:活下去,但是要记住——莫言作品中的乡土历史与生命记忆
陈嘉映:快乐与至乐
姚大力:“故事”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葛兆光:谛听余音——关于学术史、民国学术以及“国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快乐的探讨很有启发,追求至乐,自得其乐都是好的方向 顾颉刚的讨论忽然启发了既已习以为常的讨论:边疆、民族概念等,外民国早期岂不更加波谲云诡,好一个“大敌当前” 一种深刻的生活方式即为哲学,从热爱中获得解放——认知你自己。真正的生活,true living 读书可以使人占有这个世界更丰富 知行合一,甚好! 人生最本质是人之有限与自然之无限的和谐 1590的朝(大明)日两次战争甚有趣。
《书城》《读书》是以前常买的期刊,后来没有时间再读,转而啃经典。但它们是引路人,是从它们知道了很多作家 诗人 哲学家
语言很平易近人,很喜欢。
让人静下心来谦逊学习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老公去上海出差带回来的礼物,是真的很要用脑子,对于我不是n+1而是n+3那种程度哈哈哈。这本书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历史等等。我最最最喜欢的是「从艺术哲学得到解放」,读完这篇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说它奇妙是因为我真的产生了种持续绵延的思考,我读完写了篇读后感,后来再看有一句话出现了很多次,「心灵的激荡」。很多想法。这种奇妙的时刻,不是每本书都可以带来的。哲学是生活,艺术是生活,自由是生活。他们有边界吗,边界是人为的设置吧。此外里面讲爱因斯坦和火星的文章也比较有意思。
封皮明明是春天的绿色,为什么这里却成了葡萄紫。这种杂谈很有趣深入浅出的介绍一些话题,不错,看这种集合本有种在高中时在另一个广阔大海里翻腾遨游的感觉,书本确实凭借着文字赋予我们驾驭知识海洋世界的能力,我们变身成为了波塞冬。
很有趣的一本书,文史理哲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丰富多彩,触动我有所领悟有所成长,终于能静心读书了,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