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学回忆录(1989-1994)的封面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木心

出版时间

2020-06-30

ISBN

978754266901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目录
【小引】
世界文学史讲座(1989—1994)听课笔记小引/陈丹青
【代序】
文学,局外人的回忆 / 梁文道
【上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历史使人通达,哲学使人明智,那么艺术使人更接近人性!
好人未必会有好作品,这么多经历也只能让他做一个二流评论家,命运还真是吝啬。
时隔好久,终于断断续续读完下册,其实讲到现代文学和流派,很多地方木心可能也没讲太清楚,至少我没有看得太明白。但是仍旧喜欢木心娓娓道来的那种感觉,好像是在听一位老友聊好吃的各家馆子,虽然有点主观,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听下去,或许这本书也可以叫做 木心舌尖上的文学 吧
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这本回忆录,感慨还是蛮多的。一个热爱文学的艺术家,才能有这样的理解和课程,也让我了解了很多原来不知道或者只听过名字的作家和作品。见解独到,语言犀利又风趣,很值得看!学习了,向木心先生致敬!
什么是悲观主义?我以为就是“透”观主义,不要着眼于“悲”,要着眼于“观”——万事万物都会过去的,人是要死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太阳底下无鲜事……这就是悲观。悲观主义是一个态度,是一个勇敢的人的态度。 ——木心
时隔一年后的下册,熟悉的作家们映入眼帘,一下子回到了学生时代。 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史,倒像是木心对于读书的碎碎念。很适合孩子的入门启蒙读物,顺着木心的推介一路读下去错不了。年纪到了,自然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体系性”。
个人的文学史,虽有许多地方不大赞同,但讲话实在漂亮。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一个人的文学回忆录。
理想职业,“文本再生”师。
在艺考这半年期间陆陆续续读完了 不是很费脑子 琐碎地读就可以 从初三时唐诗韵(因为纪德)就给我推 一直到高三才开始读 木心像一个学者型的艺术家 书中一些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和东西方艺术的观点竟然跟我不谋而合 但私人授课 个人色彩和喜好还是过于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