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的宗教的封面

中国的宗教

[德] 马克斯·韦伯

出版时间

2020-12-01

ISBN

9787542670496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中国的儒家与道教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东方的精神世界。《中国的宗教》邀请我们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探索之旅,去领略那些影响深远的教义、礼仪和生活哲学。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儒道两家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教育体系乃至社会秩序,而这些传统智慧在当今世界依然熠熠生辉,为我们提供着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挑战的独特视角。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出生于1864年4月21日的埃尔福特。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后,他在多个知名大学任教,包括柏林、弗莱堡、海德堡、维也纳和慕尼黑。尽管他在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去世,但他的影响力至今未减。韦伯的著作丰富,如《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和《经济与社会》,特别是《学术与政治》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推荐理由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两大主要信仰体系——儒家与道教的内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韦伯的严谨分析和学者们的解读,读者不仅能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仪式、道德观念以及它们在教育和法律制度中的体现,还能对比儒道思想与西方宗教伦理的异同,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对于对中国哲学、社会学或比较宗教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视角和理论思考。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兴趣的读者
希望深入了解儒家与道教思想精髓的研究者
对比较宗教学和社会学感兴趣的学者
关注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历史爱好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总序一 余英时 .......... i
总序二 苏国勋 .......... iii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 1
译 序 简惠美 .......... 3
导 言 韦伯与《中国的宗教》 康乐 .......... 4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中国的宗教追求的是静态与稳定,而新教最求的是改变,这是为何理性资本主义为何在中国受阻的一个重要因素。
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体两面,“禁欲的新教精神是西方发展出理性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主要动因,而中国缺乏这种优势性的宗教价值,致使资本主义无法发生。”
写作结构很有趣,前四章先介绍社会经济基础,认为并不是妨碍资本主义发生的原因,那么排除后找出思想作为原因来论证。放今天,毕业论文前几章先来个跨学科研究,然后说你的学科不行,不能解决此问题,我的学科行,不要太刺激
确实写的有些乱了。很多观点富有洞见,抓住了很多真实的本质。不过一直被比较来比较去还是有点不舒服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宇宙秩序才是万物之神。儒家通过“礼”祛除“神”的人格化特征,通过孝道“教化”人民,道教、佛教因其巫术化被“士阶层”有限度地容忍,皇帝和家产官僚制因遵礼守序而获卡理斯玛权威。士人抵制变革,氏族维护孝道,贫农破坏商会,历朝历代的货币经济、产业发展、财政政策均告失败,资本主义精神未得萌芽。 何为士,学以居位曰士。士人入世且属世,“天人合一”得其“道”——对于儒教徒而言,山川大地、日月星河,因在自然秩序里,都是可以祭拜的神。教育可以使之为君子,守礼便能得到权力或卡理斯玛权威,相信研读经典、取得功名、流芳百世是生而为人的意义,鄙视释道斥之为迷信般的巫术,求通才、舍专才,水利、建筑、交通均沾染巫术色彩,数学、物理、化学不得发展。得之幸,得之不幸。
韦伯关于中国的几篇论文,感觉他对中国的认识并没有独到之处
直接支配人类行为的是(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利益,而不是理念。但是,由“理念”所创造出的“世界图像”,常如铁道上的转辙器,决定了轨道的方向,在这轨道上,利益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的行为[19]。 中国城市的兴盛,主要并不是靠着市民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勇敢无畏精神,而是有赖于帝国的行政,特别是治河的行政管理。 中国的考试是要测试考生的心灵是否完全浸淫于典籍之中,是否拥有在典籍的陶冶中才会得出的、并适合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心术(Denkweise)。 儒教完全是入世的(innerweltlich)俗人道德伦理。并且,儒教是要去适应这个世界及其秩序与习俗。基本上,它所代表的只不过是给世上受过教育的人一部由政治准则与社会礼仪规制所构成的巨大法典。
韦伯以其天纵之才,在凭借相较本土学者少得多的史料中,得出了跨世纪的结论与追问。为什么传统中国与近代西方走向了不一样的道路。也许理性化是其重要的一环,儒教以偃仰人世的理性与庞大的传统主义束缚住了资本主义的产生途径。物质上的诞生要素中,中国与西方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而精神上的,尤其是内化超越的儒教与士人结合血缘组织,构建出了一套堪称完美的体系,这样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新教的紧张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书中的另一个论断,即战国时代的活力是后来所无法想象的。列国的环境使得城市的军政有了自主的可能,而帝制则给出了另外一种选择。当然受限于时代与材料,韦伯在不少经验性事实上存在问题,但这也丝毫不妨碍此书给予学人的启发。韦伯以卡里思玛和理性资本主义为工具,证明精神不仅是被物质左右,更能提前决定物质世界。
由若干历史学著作的引用上溯到马克斯·韦伯。作者从经济、政治、宗教、教育等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一次宏观剖析,与密密麻麻的脚注一样,大概算是德语国家传统了……?书中使用的大量西方术语如“巫术”“信仰”以及作者自创的“卡里斯马”,乍看之下与中国传统很违和,无处不在的与西方、印度社会的对比也难免让人怀疑韦伯是否持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然而,“概念”本就会与事实有或多或少的差距。无疑,韦伯以来自西方的、天才般的眼光扫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玄奥高深的迷雾。每个论点篇幅不多,精彩的论点不少,尤其是“自我抑制”式的教育看得我冷汗直冒。这种传统——说的好听点叫“内省”——也算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了,或许也是现代中国人痛苦的精神根源所在吧。这本书显然容易被批评为“不了解中国”。但,“承认自己的无知”,永远在理。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