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穿透的封面

穿透

严飞

出版时间

2020-11-01

ISBN

9787542671981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

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什么消失了?

为什么我们永远在“剁手”?

婚姻里真的是谁收入高,谁就更有话语权吗?

面包和理想,“社畜”的我们选哪一个?

人类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成为自己的“造物主”吗?

抖音、滤镜、后浪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吗?......

社会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社会运作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摆脱“理所应当”的思考方式。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沉淀百年的经典社会学理论作地基,从构成社会的秩序与人性出发,探讨和理解当下中国。从社会学家的专业视角,视察最普遍、热门的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世界。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揭示背后的社会问题。以七位社会学奠基人的经典社会学理论,结合30多个案例现象与分析。让读者了解社会现象的核心本质,同时理解其中的社会学规律。带领读者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穿透生活日常,观察人性的幽暗与良善,理解社会秩序的构成与意义,培养独立思辨的品质与勇气,从理解社会蕞终走向理解我们自己。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颖一,学者刘瑜,作家郝景芳推荐,媒体人梁文道作序。

【作品看点】

★ 一本写给每个人的社会学通识书——清华大学热门全校公选课主讲教师、看理想APP社会学第一课《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主讲人严飞作品。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故事,切入生活场景,以通识理论带你思考社会,用考察经验感受社会冷暖。

★ 7位社会学奠基人经典理论,带你解读30个你身边场景现象及问题——“手机上,如何相信陌生人?”,“办公室,996何时停止”,“电梯里,外卖小哥在哭泣”,“深夜里,双十一剁手开始了”。这些你熟悉的生活场景,背后藏着怎样的社会学问题,而马克思、涂尔干、韦伯们的沉淀百年的经典理论,又是如何可以解释并预言当下的。

★ 理性批判,感性共情,面对社会的真问题——社会学常对生活中广为接受的信念与日常实践常常报以批判。一针见血地穿透社会运作的基本逻辑、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用新的目光去审视我们生活于其中自以为非常熟悉的世界。

★ 收获一个更清晰、立体的中国社会图景——以田野调查、干预实验的故事分享,观察和理解社会秩序的构成与意义,理解人性的幽暗与良善,让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社会学家。

【名人推荐】

严飞的这本书,用社会学家的思考,去透视那些我们熟视但困惑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他讲述的故事都是中国今天的,却把其中的社会学思想脉络,一直追溯到100多年前的七位经典社会学家。这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经典社会学理论的现代解释力,也让我们学习到如何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钱颖一(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社会学家怎样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了解社会学家怎样思考?或许是因为,理解社会是通向自我理解的道路。我们的焦虑从何而来?我们的欲望是否是一种幻觉?我们为什么要被职业所定义?我们和邻居的距离是否自然?生活在现代世界,我们真的更自由了吗?或者,自由本身的意义被高估?......通过《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严飞像个耐心的导游一样,给我们讲解现代社会的“构造”。理解现代社会未必能消解我们的迷惘,却能给这种迷惘投射过去一丝光亮。

——刘瑜(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严飞老师这本书,用一个个现实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话题与故事,引出社会学理论中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一方面有理科的严谨逻辑,另一方面有文科的个体温度,是将个人体验与框架思维结合的最好中介。对于任何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个绝佳的切入路径,读起来感同身受,也不知不觉间理解了社会学经典理论,学会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郝景芳(作家,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童行学院创始人)

目录
序言 那天下班,他才发现自己的家没了—社会学的想象力
前言 让我们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第一章 社会学的诞生与进化
社会学的起源: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
社会进化论:为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可以解释社会?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书名叫穿透,其实有点名不副实。没有穿透理论,也没有穿透研究的迷雾。听过几次作者的讲座,都是飘在种种老生常谈的观点中,用理论去框现实。就像一个社会学的“学霸”,掌握了种种学说,唯独看不见真实的社会。
看标题,往往都是感兴趣的主题,可惜说得太浅,涉及到深入讨论就浅尝辄止,浮于形式且颇多错讹。部分内容有启发性,留白处可做笔记,5.5分。涉及到互联网的部分槽点满满。
这两年很多知识付费课程转化成了书籍进行售卖,一方面确实能让普通人接近学术,领人入门,但另一方面学者其实本身也有束手缚脚之感,如何深入浅出,如何系统有逻辑,也成了老大难的问题。这本书本身将马克思、涂尔干、韦伯、滕尼斯、西美尔等社会学者的思想与中国当下的现实有所结合,但更像是一种教科书式的结合与解答,针对现实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深度,但解答过于泛泛。当然本书的定位就不在于深度,但除了概念式的串联以外是不是可以有别的呈现方式?知识付费目前的很多内容多有鸡肋之感,这绝非作者本身水平的问题,但不免让人遗憾。
社会学入门科普书 为大众简单地介绍了社会学的起源和流派 以及如何运用社会学原理到实际生活当中 给予读者社会学角度的思维框架 但是又结合时事 深入浅出 不至于像社会学经典书籍那样枯燥乏味
一篇篇公众号文……
读是能读下去,但读过之后的感觉就是理论没说明白,案例也没说明白……
2分,真的有点浪费时间。 整本书中,没有读到多少作者的独特见解,全是“涂尔干说“。有的甚至是大篇大篇的原话,这样的一本入门科普读物,真的太糟糕了。 选取的社会事件,也都很老,有的已经有很多的分析了,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读了1/3,真的忍受不了了,果断弃了。
因为同事说封面挺不错的,我就看了一下,嗯…怎么说呢,十年前这书应该很有市场,没了。
问题提的还不错~对于有阅读经历的大多数人文社科生而言用处不大,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特权”呢,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对社会议题、对我们生活的社会不关注的人能看得下去《社会学的想象力》,他们能在早晚高峰回家的路上带上耳机听上一章,对生活有些稍纵即逝地思考就很好了。这本书觉得显得浅而轻浮是因为受众本就不是你,当你在彰显你的阅读品味时,“区隔”就产生了(对哦,这本书怎么没有提布迪厄哇!)。总而言之,在结构性问题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这种尝试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从最开始看理想上知道这本书,就很期待。从一本书可以扩展好多内容。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