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梁庄十年的封面

梁庄十年

梁鸿

出版时间

2021-01-01

ISBN

9787542673053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从失去声音的农村女性到返乡的打工者

梁鸿蕞新非虚构作品

展现急速变化时代下中国村庄的变迁

【作品看点】

★ 横跨十年,继《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后,梁鸿重审故土,构建更为完整、曲折的农村变迁史。

2010年和2013年,《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相继出版,前者以梁庄和生活其中的人为切入点,勾勒出中国乡村的内部结构;后者则将目光投向离开了梁庄的人,讲述了背井离乡、散布全国的梁庄打工者们的故事。两部作品接连问世,令读者们将目光集中到了梁鸿的家乡——一个普通的河南村庄:梁庄。梁鸿成功地向读者们展现了真实的乡村图景,并以此映射出中国近几十年来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农村面临的转型困境。十年后,梁鸿再次将梁庄带回我们的视野,接续前两部的主题,重新审视故土,为读者们构建了一部更为完整、曲折的农村变迁史。

★ 再访逃离村庄的年轻人、背井离乡的打工人,记录时代转折下真实的个体命运。

十年间,梁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梁庄人也在时代转折中迎来各自不同的命运。本次返乡,梁鸿再一次走访那些当初离开家乡的打工者:当初怀揣一百万现金、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万敏,在北京漂流许久之后返回故乡的梁安,唯一一个移民西班牙的打工者学军,吴镇的第一个千万富翁秀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回到了故乡,一些人誓死不归,一些人则遭逢了意想不到的变故。时间飞逝,站在他乡与故乡、梦想与现实的十字路口,少小离家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 穿过偏见与歧视、流言与恶意,传递梁庄那些“消失的女人们”最真实的声音。

“女孩子们就是一个‘芝麻粒儿那么大一个命’,撒哪儿是哪儿,地肥沃了,还行;地不行了,那你就完了。”在梁庄,生而为女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们却常常忽视她们的存在:她们刚一出生就面临歧视性的环境;稍长大之后,又在毫无自我保护意识的情况下进入青春期;蕞后在婚后成为某某的母亲,某某的妻子,蕞终失去自己的姓名。此次返乡,梁鸿寻回了村庄中“消失的女人”,久别重逢,畅谈她们从小到大面临的种种不为人知困境:家暴、偏见、歧视、流言蜚语……“我想把她们聚拢在这本书中,让她们重新在梁庄的土地上生活,尽情欢笑、尽情玩耍。”

★ 贾樟柯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主要讲述者,文学联动影像,重构消逝的故土。

“我初次阅读的梁鸿老师的“非虚构”作品是《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这两本书所写的,一部分是乡村内部的结构,一部分是出去打工的人群,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熟悉的。我自己在县城里面长大,但也有大量乡村生活的记忆经验……透过梁鸿老师的书,我衔接的就是我的记忆。

……在拍摄梁鸿老师的时候,这部电影的结构第一次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跟梁老师坐在裁缝店里面访谈,听她谈自己的生活时,我脑子里面第一次出现了结构意识……可以说是她贡献了电影的结构。”

【内容简介】

2010年,《中国在梁庄》首次出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下的中国村庄的变迁。十年之后,作者梁鸿再次回到故乡,重访当年的书中记述的人和事。十年当中,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又似乎全无变化:一些人永远离开了这里,一些在外漂泊的人重返此地,村庄的面貌、河流和土地都与从前不同。而人事变幻之中,梁庄和梁庄人所透露出的生机和活力却不减当年。此次回归,梁鸿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乡,以细腻的描写和敏锐的洞察,将梁庄的人们再次带回我们的视野,并借由对他们生活的追溯,描摹出一个普通村庄绵长而有力的生命线——这生命线既属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人们,也属于身处同一股时代洪流的人们。

【名人推荐】

梁鸿的确是一个“五感全开”作家。她的捕捉能力就像一个音乐家听到一段音乐,能分辨出每种乐器的音色;当她进入到生活场景里面的时候,能捕捉到任何一种独立的气息,并且能把它写出来。

——贾樟柯

中国当代村庄仍在动荡之中,或改造,或衰败,或消失,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村庄的改变,数千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形态、性格形态及情感生成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我想以“梁庄”为样本,做持续的观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直到我个人去世,这样下来,几十年下来,就会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村庄志”,以记录时代内部的种种变迁。

——梁鸿

目录
第一章 房屋
小字报 002
义生 014
鼻子眼窝都是房子 022
大胜 03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喜欢 作者情感偏向太过严重
几乎是一晚上读完的,印象最深的是村子里“丢失的女儿”,这些不可言说的女孩,仅仅因为漂亮,就成了灰色的存在,被流氓堵,被地痞追,吓得不敢上学,还被传得风言风语……过了几十年这些女性才敢说出自己被误解的青春,漂亮没有变成她们的优势,反而让她们倍添苦难,春静找了个酒鬼丈夫,喝了酒就打她,打了几十年,她因此信佛,在发小聚餐的时候她还说“我建议以后大家不要吃螃蟹,真的不好。中午你们吃,我都在心里默默念经,替你们赎罪。”
梁鸿老师的故乡三部曲写了十年,从这三本书你能看到当下中国最隐秘的也最厚重的角落,它是每个人心中逐渐模糊又永远流动着的精神原乡,你会逃离它,背叛它,赞美它,但你绝不会剔除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哀而不伤的《梁庄十年》,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克制、冷静,却拳拳到肉。
话题很好,但是作者其实只要好好讲故事就行了不用强行评价。
第二章关于女性那部分写得很出彩。做女人难,在中国农村做女人更难。但亦不必太悲观,至少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部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能感受到农村女性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
看但是还有书籍种草的。大概因为前两本书没有看过吧,书里面的很多人物并不是那么有亲切感,不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曾经的过往。但是作者的描述非常喜欢,需要不夸张,读着舒服。作者笔下的每一个普通人,好像从某一个角度看,都这么有故事,值得大书特书。不过或许应该反过来讲,平淡的人生经妙笔书写,就有了不平淡的意味。挺好的。
可能由于社会阅历不足,看这本书没有上一本《出梁庄记》看得投入。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个性,也不无例外地呈现出相通的共性,这使我感到熟悉,且提醒着:去爱具体的人。 梁鸿是个村里边土里长出来的人,相较于城市的作家,她没有过多的功利性,与思想的羁绊。她的初心因此显得格外真诚,即本着对村里人的爱,记录下所知所感,而这股纯粹的力量下附着着的人文思想,历史更替,社会思潮,道德伦理,使得梁鸿这位中国乡土文学女性作家,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里,显得尤为可贵。
题材当然有十分百分的价值,但是成文并不仔细。稍加整理的田野笔记和成熟的非虚构作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可惜中文非虚构就是个框,不管什么完成度都要往里装。
第二章的女性和最后一章的死亡教育最佳,连续读完三本,每本都有触动,不同的是前两本是那种切切实实的生活上的苦难与农村人的坚韧,这本更偏向个人心理与精神,我们需要时常停下来去看看身边每个具体的人。 另外,这本里面作者评论的部分也显得更温柔,更理性,不再是没有理由的叩问和责备,少了很多居高临下,多了很多理解和反思,这本读来,感觉作者不再是把梁庄当做一个记录的对象,那是一个有生命的村庄,是作者人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