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珍品,自战国至汉初成书至今,公认是一部奇书。《山海经》古之为书,有图有文,陶渊明有“流观山海图”之句。但《山海经》原始古图佚失,唯有文字流传了下来。至於明清,文人、画匠、刻工等又依据《山海经》文本展开丰富想象,创作出《山海经》图像千百。它们或古拙精妙,或粗俗夸张,或字斟句酌领会其精神而创,或照猫画虎偶得其灵魂而作,不一而足。可见,《山海经》图文并举,乃是中国叙事的古老传统之代表。
《古本山海经图说》的作者马昌仪尽毕生之力寻找《山海经》的另一半。她遍搜明清古籍珍本中的《山海经》图像十余种, 收录各种版本《山海经》之神怪畏兽图像1600余幅,系统考证了《山海经》图像的传承轨迹、造型流变,并以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为纲,探讨明清以来《山海经》图文关系的范式转换。出版至今,《古本山海经图说》渐已成为相关主题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古本山海经图说》于2001 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07 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增订珍藏本。2022年是本书出版的第二十个年头,理想国全新打造,力求以一个更“年轻”的面貌与读者见面。二十周年纪念版保持了2007年版的主要内容与编排格局,仍然采取图说的方式,一(或多)神一图一说,按《山海经》十八卷经文的顺序一一道来。
*
【编辑推荐】
*
1、图文并举,还上古经典以原貌
《山海经》是一部上古世界的百科全书,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包罗万象。《山海经》本是有图的,但六朝和宋代以前的古图已佚散不存,现存于世的,是来自明清诸家刊刻的图本。这其中既有训诂考据的成果,也暗含朴素的博物观念。作者马昌仪尽毕生之力,收集整理明清古籍珍本中的《山海经》图像十余种。《古本山海经图说》以神怪畏兽、异域禽虫为条目,兼顾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为词条和生僻字注音,配图解说详列文献渊源,为人们读懂《山海经》提供了一条图像路径。
2、长销二十年,别出心裁打造一千页图像巨帙
纪念版封面分为绿金款与蓝银款,象征世人对《山海经》认知的变化:绿色,代表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中的“史类”,《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归为史部地理类;蓝色,代表四大部类中的“子集”,《四库全书总目》将《山海经》纳入子部小说家类。封面中暗藏神兽三十三,三三为九,书脊亦藏神兽九枚。以九九之数寓意《山海经》包罗万象,幻化无穷。
书口以不同颜色区别《山海经》一十八卷,方便读者查阅定位。颜色设置灵感取自中国传统古建彩绘上的“五彩斑斓”。其中,五藏山经五卷取黄色“对晕”,海荒经十三卷取蓝色“退晕”,由浅至深再由深至浅,八种Pantone专色印刷,呈现“海水江崖”。并附双书签带,方便前后对照。
马昌仪,女,1936年生于广州。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主要著作有《古本山海经图说》《全像山海经图比较》《魂兮归来——中国灵魂信仰考察》《鼠咬天开》《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上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