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豹迹:与记忆有关的封面

豹迹:与记忆有关

[美] 巫鸿

出版时间

2022-06-01

ISBN

9787542677082

评分

★★★★★
目录
作者简介
自序 影子与记忆
艺术
豹迹
外一篇:木心在哈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的确,对于个体来说,我们不需要一部类型化的回忆录。对于一位享誉海内外浸淫人类学、美术史的思考者来说,我们也不会期待《豹迹:与记忆有关》会是一部类型化的回忆录,把政治性的监禁、牛棚生活,学术性的偏见和人身攻击,以及岁月中的沉浮经历,以文字和影像矫饰地表演出来。因为怀旧不是做隐喻,安全地或者说“摆烂”地解释在当下为何可以成功“躺平”;因为往昔都是TA者,而TA者有机地构成了当下的个体自身。所以,《豹迹》作为“记忆写作”是在做提喻,是一种个体追求自由和开放的方法,以清晰地描述进而创造性地重构往昔,为批判性地思考自身和当下创造锚点和距离。
内容较驳杂,第一辑「艺术」最佳,开篇同名堪值五星,以接近回溯幻影的手法书写一场盛大而艰苦的邂逅,于时间雕刻的石壁褶皱丛中瞥见神明的灵光,在废墟残垣中被掩盖的金戈铁马和野心血光,如神助般被唤醒,被涂抹、被挖空的庄严面容穿过千年,终于得以睁开“瓷一样的眼白”望着“我”,复活的飞天脱离石头的困缚,如豹迹隐去。 蝉冠菩萨的回归史很是传奇,原像真美啊,凝固的线条蕴藉了时间的流动,满含慈悲与怜悯。 《基督的血和玛利亚的泪》讲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概念——“小时间”,某种不同于历法或编年史显示的时间计量,基于观测《卸下圣体》中基/督之血的新陈程度、流向而生发“微叙事”层面的时间界定,并结合局部构图构成多维度的戏剧要义,连同在世界各地寻访血痕,成为一种专属自身回忆的“超细读”行为。
“如果讲演平淡无奇,我就会遐想起别的什么事情,忘记了讲堂的存在。而如果听到耳目一新的观点,那又会激起我在思想空间浮游,把它联系到自己熟悉的材料,思考它的理论和哲学的隐含。再次听到讲演人声音时已是不同的内容。”同感。
开篇即定调,所谓文人风骨
巫鸿在人文领域的成绩也许恰恰源于他没有任何“文化使命”,也不会肩负为某种荣光证明的妄念。也许是曾经在人类学系修读的原因,他非常在意文化本身的“活”属性,同时在方法论层面由小渐大,既摆脱了传统中国学问中和现代规范化学院治学之间不相容的部分,又能够不断地敲打出新的问题和概念,在古典和当代之间游刃有余。而这种独特风格的学术跟他身上所罕见的那种沛然的纯真和正气密切相关,这些既无法溯源到他家世的显赫,也没有因特殊年代的挫折而减损。既不娇嗔也不激愤,中和饱满。这是一种很难用常理解释的神奇。
在一个迷茫的悬浮时刻能够有机会阅读老师真诚的文字就像经历一场白日失眠飞行,执着地下坠、失重又腾空。本年度最喜欢的作品。
与记忆有关的时间线有了不同的解读功能,切割开时光的泪水和血珠。
很少读很“热”的书,这本算是例外。很不错,非常质朴,并不高高在上,而且也敢说一些话,比如,“我对XXX老师对XXX系的架构安排很不满意”(这几个叉号是我打的,原书是直接点了名的,名字我忘了),一些交游写得也很好。完全没有一些书读来那种“隐约的不适感”。我非常矫情地在读的时候,专门抽那种特别“世俗”的环境,比如火锅店,比如跨境电商会,比如等衣服洗好的最后几分钟。 巫鸿老师没有把自己和自己的专业架起来,也没有想要“启蒙”谁,或者“为青年解惑”,就写所见、所历、所思、所感,真的很好。
先留一声喟叹在此处
回忆录也是个人历史,往昔似乎更美好,想要像艺术家一样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