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们为什么不爱了的封面

我们为什么不爱了

曹雪敏

出版时间

2025-08-31

ISBN

9787542690029

评分

★★★★★
书籍介绍
爱的主语首先是“我” 12次专属心理咨询,聚焦当下中国亲密关系困境 真实案例+实践方法,在关系中照见自我,找回为自己造伞、撑伞的能力 爱很好,不爱也很好 ◎作品看点 ★ 12次亲密关系专属心理咨询。原生家庭、性别偏见、权力关系、分手、出轨、中年危机……围绕爱与亲密关系中的12个议题,针对性地展开一次私人定制的心理咨询。如果你刚走出一段亲密关系还没有摆脱创伤;如果你已经决定不爱了但需要坚定决心;如果你还想要建立一段亲密关系但又害怕受伤;如果你正身处亲密关系中但遇到问题需要倾诉;如果你想更了解自己的亲密关系,不管是作为子女还是身为父母……这都是一次亲密关系的专属咨询。 ★ 一个咨询师、研究者、创伤者的三重视角。作为以“个人成长”和“亲密关系”为主方向的心理咨询师,本书作者拥有十余年一线亲密关系咨询经验,接待过1000多位来访者,总咨询时长超过6000小时,积累了大量与亲密关系相关的问题,也在协助来访者的过程中不断明晰不同问题的解决路径。同时,作为断崖式分手的经历者,一个自己淋过雨的人,作者也将自身的体会融入其中:从愤怒、质疑到重建,化危机为转机,生长出造伞的能力。 ★ 一场从“为什么不爱了”到“不爱了怎么办”的讨论。“不爱了”,正在成为一种时代情绪:“恋爱脑”以前是浪漫、是意义,现在是不清醒、不独立;婚恋以前是人生价值,现在是“不婚不育保平安”;以前的大学生活“不谈恋爱就不完整”,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对恋爱不感兴趣了……从社会大环境到个体困境,本书详细展开为什么普遍不爱了,以及如果还想爱可以怎么办。 ★ 案例分析+实践方法,一次真诚而温柔的陪伴。现实中的来访案例、小说与影视剧中的故事,将案例置于具体的情境,看到表层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拆解有关疗愈的方法,以真诚的自我剖析,给出问题反复时的具体支持,并特别写给出于各种原因无法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成为其面对失去时身边的倾听者与陪伴者。 ★ 针对当下中国女性困境,提供另一种上桌路径。中国女性面对的集体创伤有哪些?老一辈女性为什么总会给晚辈带着玻璃碴子的爱?为什么权力取向的亲密关系中受伤的总是女性?……针对当下中国女性特有的亲密关系困境,本书以爱女文学对冲有毒的“爱情故事”,拆穿父权制下的爱情谎言,创造女性自己的语言、故事体系,并给出站在女性视角的婚恋建议。 ★ 爱与亲密关系的背后,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不管是不想爱了、不会爱了还是对爱仍有期待,爱的主语首先是“我”。本书既是对爱与亲密关系的探索,更是对自我的探索:从关系中照见自我,跳出片段化视角,更完整地觉察自我,并在觉察和过往的经历中看到关系和环境如何塑造了自我,以接纳和好奇来重塑自我,先点亮自己,让自己成为能发光,也在发光的人。 ★ 爱很好,不爱也很好,始终好奇,不惧失望。关于“不爱了”的探讨,重要的不是被定义的“爱情”“亲情”或“友情”,重要的始终是爱本身——那种真实、流动、超越标签的力量。在认清爱与亲密关系的本质后,无论爱或不爱,不管和解还是不原谅,都能活得既清醒又轻松。 ◎图书推荐 所有关系的背后,都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关系是镜子,也是雕塑师,能让你在互动的过程中看见自己、塑造自己。 先点亮自己,让自己成为能发光,也在发光的人,再考虑要不要投入一段感情。 ——曹雪敏 ◎内容简介 “不爱了”,正在成为一种时代情绪:和自己保持亲密是更重要的事?“恋爱脑”是不清醒、不独立?相比于真人,年轻人更爱手办、小动物和AI 虚拟恋人? 一场从“为什么”到“怎么办”的讨论:如何改写原生家庭写好的爱的自动程序?女性主义者想要婚恋,该怎么办?“中年危机”,不只发生在中年? 作为咨询师、研究者、创伤者的三重视角:如何在破裂的关系里重建自我?从“我不值得被爱”到“我值得被爱”,需要几步?如何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形象? 聚焦爱和亲密关系中的12 个议题,作者借由理论、观点和案例,分析“不爱了”背后的复杂原因,提出“不爱了”之后可行的修复方案,赋予每个人更好地爱自己的能力,用更好的“爱自己”来引领更好的“相爱”:无论爱或不爱,清醒地直面现实,始终好奇,不惧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