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的封面

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

顾凡及

出版时间

2017-08-31

ISBN

9787542859334

评分

★★★★★
书籍介绍

拥有心智是人之有别于动物的很大特色。人类依靠心智去认识世界,创造文明。奥妙神秘的心智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人脑这个小小的“三磅宇宙”能产生如此不可思议的奇迹?2500年来,这一谜团一直令无数人好奇不已。

本书以清晰而生动的笔触、严谨且幽默的手法,将人类认识心智的历史进程奠基于现代神经科学的新知识、新进展之上,从感知觉、记忆、情绪、智能、语言和意识等多个侧面,介绍了科学家在征服这个“生命科学大挑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书将学科知识、历史趣闻与科学家生平有机结合,融科学性、趣味性和前沿性于一炉,是读者了解现代认知科学的入门读物。

顾凡及,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理科学会理事等。现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顾问、伊利诺伊大学校友会上海分会名誉会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曾作为主持者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作为参加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2013年获得第4届国际认知神经动力学大会颁发的成就奖。退休后主要从事有关神经科学的科普创作和翻译工作,出版科普书6本,荣获2015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二等奖、201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佳作奖等。

目录
序言 /Ⅰ
自序 /Ⅲ
01 打开心灵之窗——视知觉探秘 / 001
初识“心灵之窗” / 004
从盲点到第三种感光细胞 / 009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科普的话,没什么用。科研的话,又不够深入。
科普读物、通勤读物,看完一个也不记得,除了脑子越大不代表越聪明,一些病例倒是让人挺敬佩的,虽然生病但依然怀抱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在书中看到了熟悉的段落——比如Hubel如何做实验、如何找Mountcastle索要头部固定仪的那段描写,基本上逐字翻译自Hubel本人的诺奖发言(1982, Nature)。总体而言,本书内容专业而语言平实易懂,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说是值得快速浏览,补上此前不太了解的方向的基础、温习一下已有知识的专业科普。
科普类书籍,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趣的。
震撼心智!阅读体验渐入佳境,作者评介中肯。惊奇之处:盲点,视神经投射到上丘的古老通路,神经元特异化(概念、位置细胞)和集群模块化活动,嗅觉的调幅模式,H.M.回答说“什么好就做什么”,无害刺激的习惯化和强刺激的敏感化,两种CREB蛋白质亚型在形成长时记忆过程中的相反作用,危险信号通过脑干直达杏仁体早于意识的产生而立即反应,杏仁体和皮层上下行通路发育程度的不对称导致情绪控制的困难(比如消除恐高症),麦克莱恩把人脑划分为爬虫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三部分,感受也是理智机制的一个组成成分,神经元数量、距离等和智能程度,脑活动多降低脑退化概率,布罗卡区富有镜像神经元,脑内没有痛感受器,语言区的个体独异性和广泛分布,语言功能和思维的纠缠,优胜集群的活动表现为意识内容,下意识与决策等等等等
2018年在书店巧遇顾老师讲座获得签名版。这本书延续前一本《脑海探险》的写作风格,补充了更多心智相关比如记忆、情绪等内容,相对而言科普知识略多。另外注意到顾老师这本书是“著”,而前一本是“编著”。非常赞同顾老师最后说的,类似意识这样的复杂性难题,需要将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结合起来。我更愿意称之为系统论(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整体论),这方面应该看看埃德加.莫兰和马里奥.邦格的书,代表着真正的复杂性思维。
大脑运作科普性书籍,非常好看。 虽然其实生物学方面的描写对于医学小白已经难度很高了,但是描述的基本知识还是容易接受
工作原因被迫一次性通宵读完。客观来说,除了部分专业知识过于艰深,其中还是有不少有趣的内容、有趣的问题、有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