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权力结构、政治激励和经济增长的封面

权力结构、政治激励和经济增长

章奇

出版时间

2016-02-29

ISBN

9787543223714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本书选取民营经济极为发达、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作为分析对象,在考察了1949年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逻辑之后,提出了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地方政治精英在历史原因所造成的政治权力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地方政治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利益最大化而对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方式。书中的逻辑不仅能够分析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绩效差异,同时也为进一步理解集权体制下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性质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目录
1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浙江模式的特点
1.3 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解释
1.4 本书的解释: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太震撼了,优秀的国内政治经济学分析。 以浙江的新中国史作为切入视角,辅以苏南经验来使得“权力结构”而非地域结构的论证更完善化,解答了为何会有温州模式,甚至提出所谓的“珠三角模式”、“唐山模式”、“泉州模式”亦有相似的可研讨之处。 作者结尾处表达了强烈地希望推动《物权法》从法理上到事实上的转变,可见其内心深深地对这般一遇上层风向便土崩瓦解的地方弱产权保护机制的担忧。
4.5。先有框架后找材料的典范。观点跟大宝耦合,+0.5。大宝牛逼。
一个官员是否推行有利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跟他是不是当地人无关,而取决于他在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和政治资源。如果他处在边缘,缺少上层的政治资源,就会倾向于保护和发展本地民营经济;反之,则一切根据高层决策来执行。这就是浙江在游击干部担任基层官员的地方,民营经济发达,哪怕wg也屡禁不绝的原因;也是浙江在南下干部担任基层官员的地方,民营经济相对较好的原因。这一模式,对民营经济总体当然是有利的。但问题在于,这是特定权力结构的产物,是非正式制度,而一直没有制度化、法治化,因而它始终是特殊的,脆弱的,不稳定的。它仍然是一种依附于权力的政治经济学。
好看。简直是一部建国后政治经济发展简史。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区,竟然是当地领导干部处于省级权力边缘的地方,浙江的游击队区域,江苏的山东干部区域。也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多么脆弱的基础上。而近期国进民退,中央权力的加强,地方权力的衰落是这一模式的隐忧。大跃进和文革造成的破坏和动乱,触目惊心。文革期间的动乱反而造成权力下放,地下经济蓬勃发展,底层民众自发的创造力,让人印象深刻。有意思的是赵xx居然是敏感词,好多次都没有正面提及。
我给这本书打五星,绝不是因为它告诉了我什么新奇的观点,也并不是它验证了什么已有的观点,坦白的说,它的研究我并不是那么信服。我是拿它当一本反映改革开放前基层政治生态的小册子来看的,它充分的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四星。确实有很大启发,这简直就是一本浙江政治经济近现代史,兼论江苏与整个中国问题。 在中国,政治还是第一位的。政治处在不同地位,行为也必然不同。 本书很多地方言语犀利,或是一语中的。但为什么对赵多有避讳?大环境现在对他的严厉程度都这样了吗?很无奈。 还有,这么多政治经济学术语,实在是看不懂。哈哈。
所谓群众组织之间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上层精英政治斗争的映射。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权力结构决定不同政治精英在体制内的位置。位于边缘的政治精英因缺乏向上寻求庇护的渠道,只能向下层通过提供产权保护换取后者的支持。这一观点固然有其道理,但只能说政治因素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要素。并且边缘政治精英在任何省份都存在,为何唯独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如此亮眼。
读完最后一段,突然想到jack马……
以浙江经济为典型,分析了政治下经济的发展动力和特征。从1949年到1990年代初的发展历程分析,不仅仅打开了我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大门,也对曾经大跃进,文革等时期的人民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政治博弈在国家政策文件中的体现有了初步认识,感慨文中细节所体现的人民智慧。以后有时间的话会重温,包括真正理解本书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和量化过程。 另外,恢复阅读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