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冷血的封面

冷血

[美] 杜鲁门·卡波特

出版时间

2013-10-01

ISBN

9787544264341

评分

★★★★★
书籍介绍
★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纪实作品” ★55周雄踞美国畅销书榜TOP 1 ★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全球百部英语非小说”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史上最经典的百部推理小说” 堪萨斯州,霍尔科姆村。几声枪响,良善温和、广受尊敬的克拉特一家惨遭灭门。凶手异常凶残狡猾:被害人均被击中面部,电话线被割断,子弹壳也消失不见……一时间,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 卡波特立即赶到当地,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访谈和调查,对象包括死者亲友、邻居、当地警察,以及两名犯罪嫌疑人。案件逐渐得以还原,两名凶手从这起谋杀案中得到的只有几十美元、一副望远镜和一个收音机。 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这条冷血之路?当作家试图打开凶手的内心时,他自己也经历了一次自省之旅。 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1924-1984)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1924年出生于新奥尔良,幼年身世坎坷,11岁开始文学创作。1958年,成名作《蒂凡尼的早餐》问世,奠定了“战后一代最完美的作家”地位。1966年,代表作《冷血》出版,仅两周即登上美国畅销书榜第一位,且雄踞一年之久。这部“非虚构小说”开创了文学创作的崭新形式。 1984年8月25日,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洛杉矶友人家中,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死神来临前夕
第二章 不明人士
第三章 水落石出
第四章 角落
用户评论
让我想起了菲茨杰拉德写过的那句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近乎完美的调查写作,你很难想象这项工作是靠一己之力完成的。卡波蒂几乎记录了所有细节。关于暴力、伤害和命运。
虽然纯粹纪实,但远非零度写作,卡波特对佩里复杂的情怀是字里行间的克制,是波澜不惊的,而又静水流深。如果是我耗费六年时间对这样一个人抽丝剥茧直到他的故去,便也不能想象自己日后还能写别的东西了。
以一桩凶杀惨案为核心,重现了非常多的丰满角色,也进行了人性的审问。社会和家庭造就了满不在乎的杀戮,对象却是毫无关联的善良家庭。就像佩里说的,克拉特一家的死是为其他人还的债。迪克是自大和贪婪,佩里是压抑和扭曲。他们在恶人面前积累恶意,在善良人面前释放恶意。人性从来都不公平。 更关键的是,佩里将自己的命运统统归咎于社会家庭和教育,并拼命幻想良好环境下的成功自我聊以自慰。然而安德鲁拥有佩里渴望的一切,却依然被处以绞刑。真是一点希望都不留的结局啊。 作为纪实文学,却写得扣人心弦细节丰富,呈现着小说的魅力,并且由于真实的故事背景而带给读者更大的冲击感。
在我看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曾在电影《卡波特》中扮演作家的奥斯卡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猝然离世,警察在他家搜出大量毒品……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伟大的演员,就像这一头衔也不能让他脱离一个瘾君子一样。当然,或者他都不在乎了,因为赞美与诅咒都不能令他起死回生……而这一切都是与《冷血》一样的故事。《冷血》看似一个独特的灭门个案,但其实这样的事情分分钟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冷血》是一部小说,更像一个诅咒,每个接触它的人都不得善终,杜鲁门·卡波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又或者我们……
22#21
得到听书 卡波特让人们看到了两类美国人的相遇。一类人是受害者克拉特一家,他们奉公守法,与人为善,代表着理性和秩序。而两个凶手是另一类人,他们的名字是佩里和迪克,代表了混乱、穷困、没有理性和狂怒。两类人相遇时,常常会发生悲剧。两个凶手本以为克拉特家有个保险柜,里面有一万美元。但他们到了那里才发现,根本没有保险柜,他们把克拉特一家四口全绑起来,再一一枪杀。人们看《冷血》还有一个原因,卡波特在书里细致刻画了凶手,他用自己的同理心描述了凶手佩里的故事,还在书里营造出了一种同理心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读者也会用自己的同理心,试着去了解一下佩里的经历
谁会真正在乎孤独的道路?
我已经失语了,既为了事件本身,也为了卡波特绝对的才华。
牛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