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外交的封面

大外交

[美]亨利·基辛格

出版时间

2022-07-01

ISBN

9787544340731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带你读懂国际力量的制衡规则。

★政治的智慧,权力的均衡,外交的艺术——一部了解近代、现代、当代国际关系的必读书!

★袁南生、金灿荣作序推荐!

★59个版本热销全球,《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杂志》倾力推荐!

★再现国际问题之波云诡谲,以独特视点讲述著名外交家的非凡魅力。风格演绎,犀利评析,谱写“谍影重重”的外交风云!

★讲述黎塞留、拿破仑、俾斯麦和梅特涅的治国之道,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外交政策失误,揭示塑造现代世界格局的根本力量。

★观念上的现实主义,方法上的传统学派。提出均势战略的现代意义,具有极高史学价值。既是一部国际关系史著作,又是一部政治学理论的上佳之作。

-------------------------------------------------------------

在本书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凭借其致力于国际事务的经验,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智慧幽默的文笔,描述了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了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渊源。

从十七世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浩劫,越南战争,直至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基辛格将几百年间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尽收笔底。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第56任国务卿。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美国总统自由勋章和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于1923年出生于德国,为躲避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基辛格全家在1938年从英国迁往美国并定居。

1943年获得美国国籍,并应征入伍,编入美军第84步兵师,回到欧洲战场。战后,他获得纽约州政府的奖学金,1947年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

1954—1969年在哈佛大学执教。1952—1966年任哈佛国际论坛主任。

1969年离开哈佛大学,出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至1977年福特总统下台为止,在长达8年的两届总统任期内,他作为白宫的外交智囊和国务院首脑,负责制定美国的外交政策。

1977年退出政界,1982年开办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目录
序一 读读基辛格的《大外交》
序二 基辛格其人其书
第一章 世界新秩序 …… 001
最能左右国际关系,作风也最矛盾的国家 …… 003
愈来愈分散又愈来愈全球化 …… 009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磅礴
刚开始阅读时会非常艰涩且缓慢,之后越读越停不下来,越感概此书不愧是基辛格博士一生外交工作和学术成就的巅峰之作。对于任何关心塑造当今世界并将影响明天世界的力量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至关重要的读物。
读了足足一个月,对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感兴趣的,一定要读的大作,真不愧是现实主义大师~
最后一章稍微清楚点,前面部分史实大过论点
五星打给流畅的阅读体验与一部分有料的内容(虽然本书是个800多页的砖头儿)。不过有一说一,基辛格于本书的整体视角还是偏向西方(比如把斯大林魔性化以及关于西方自由世界的支持),本来想打4星,但是由于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之前在课本之中是一个反复提到的点,秘密访华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及之前我个人对于基辛格的印象是比较好的,而且把视角的内容忽略后,本书确实是一本分析国际关系的经典之书,所以最后还是打了5星。总的来说,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条线是欧洲世界的分分合合,正如俗话所说“天下大势,和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欧洲过去的几百年之中,相似的历史在不断重演。从梅特涅体系到凡尔赛体系再到雅尔塔体系。其都经历的新旧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历史在变幻,国家之间的关系也随着自身实力与利益的变化了流动的变化!
1.基辛格认为,那些能带来持久和平与稳定的国际体系,都是依赖于均势,这也是他一生外交思想的核心所在。 2.稳定的先决条件是“一种能普遍接受的合法性”,辅之“切实可行的政治安排”和“外交政策所能实践的方法”。 3.均势无法让国际社会中每个成员都感到满意。均势就是在永恒的不满意和暂时的满意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而国际政治,就是在这个平衡中协调。
“现实主义外交的精义就在于:巧妙地利用表象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诱使其他行为主体更多地追求表象;从而创造条件,以最低成本实现自己的现实目的。在《大外交》中,基辛格对此反复强调。他的英雄黎希留和俾斯麦都是此道高手,他的反面人物拿破仑三世和威尔逊都是表象的牺牲品。当然,基辛格比谁都清楚:人类的智慧有其限度。后人不具备俾斯麦左右逢源的手段,使他的苦心经营付诸东流。基辛格自己的合纵连横也遭到了同样的下场。他在本书中想做、能做的,其实就是《中庸》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当然,还有《论语》的,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国家也会成长
请问基辛格博士, 您认为, 在一个普通人的眼里, 到底是经济利益还是意识形态更重要?